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效果评价与改善措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课题来源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污水厂尾水回补河流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河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3 河流生态修复措施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4 水质模型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1.4.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4.2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7-23页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第17页
        2.1.1 构建原则第17页
        2.1.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步骤第17页
    2.2 样品采集与检测方法第17-21页
        2.2.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方法第17-19页
        2.2.2 指标检测方法第19-21页
    2.3 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方法第21-23页
        2.3.1 水动力模型构建方法第21-22页
        2.3.2 水质模型构建方法第22-23页
第3章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23-37页
    3.1 评价指标第23-26页
        3.1.1 频度分析法初选指标第23-24页
        3.1.2 理论分析法再筛选指标第24-26页
    3.2 评价方法与综合评价模型第26-27页
        3.2.1 评价方法的选择第26-27页
        3.2.2 综合评价模型第27页
    3.3 评价指标权重第27-34页
        3.3.1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第27页
        3.3.2 指标权重计算(层次分析法)第27-32页
        3.3.3 部分指标权重计算(熵权法)第32-34页
    3.4 评价标准第34-36页
        3.4.1 评价指标评分标准第34-36页
        3.4.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第36页
    3.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4章 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第37-53页
    4.1 研究区概况与监测点位第37-38页
        4.1.1 研究区概况第37页
        4.1.2 监测点位布设第37-38页
    4.2 生态现状分析第38-44页
        4.2.1 水体理化特征第38-42页
        4.2.2 水生生物状况第42-44页
    4.3 评价结果及分析第44-52页
        4.3.1 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第44-47页
        4.3.2 水体理化特征评价及分析第47-49页
        4.3.3 水生生物状况评价及分析第49-51页
        4.3.4 水文特征评价及分析第51-52页
    4.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5章 基于模型的改善措施研究第53-72页
    5.1 水动力模型的构建第53-56页
        5.1.1 模型选择及简介第53页
        5.1.2 水动力模型建模第53-55页
        5.1.3 水动力模型模拟结果与验证第55-56页
    5.2 水质模型的构建第56-59页
        5.2.1 水质模型边界条件第56-57页
        5.2.2 水质模型结果与验证第57-59页
    5.3 基于模型的水质改善措施研究第59-68页
        5.3.1 改善措施情景设置第59-60页
        5.3.2 改善措施情景模拟结果与分析第60-68页
    5.4 生态修复措施建议第68-70页
        5.4.1 基于补水水质情景模拟的修复措施第68-69页
        5.4.2 基于补水水量情景模拟的修复措施第69-70页
        5.4.3 基于补水方式情景模拟的修复措施第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结论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致谢第79-80页
附录第80-86页
    附录1 河流生态修复效果公众满意度调查表第80-82页
    附录2 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方法建立步骤第82-84页
    附录3 监测数据一览表第84-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光谱图像实时目标和异常检测算法研究
下一篇:绿色转型视阈下东北严寒地区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