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7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一) 中国民族理论 | 第8-9页 |
(二) 话语体系 | 第9-10页 |
(三) 话语体系建构 | 第10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0-11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四、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一) 中国民族理论 | 第11页 |
(二) 话语体系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中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理论概述 | 第12-16页 |
第一节 话语建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一、话语概念 | 第12页 |
二、话语内容 | 第12-13页 |
三、话语的科学内涵 | 第13页 |
第二节 话语建构的理论支撑 | 第13-16页 |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 第13页 |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 | 第13-14页 |
三、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原则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中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现状及问题 | 第16-28页 |
第一节 话语体系发展历程 | 第16-22页 |
一、民族概念历史进程 | 第16-20页 |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话语体系现存问题及分析 | 第22-28页 |
一、话语争辩 | 第22-23页 |
二、话语困境 | 第23-25页 |
三、失语状态 | 第25-26页 |
四、载体单一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中国民族理论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选择 | 第28-38页 |
第一节 彰显理论自信 | 第28-30页 |
一、把握民族理论主导性和话语权 | 第28-29页 |
二、提升民族理论自信力和吸引力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提升话语质量 | 第30-35页 |
一、从“和谐社会”到“和谐世界” | 第30-32页 |
二、“治理”的创新话语 | 第32-35页 |
第三节 拓宽传播载体 | 第35-38页 |
一、利用“融媒体”推进话语体系建构 | 第35-36页 |
二、重视民众反馈 | 第36页 |
三、加快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 第36-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