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及分类 | 第9页 |
1.3 钢板墙的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1.3.1 钢板墙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2 钢板墙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1.3.3 钢板剪力墙研究的不足 | 第15-16页 |
1.4 盖板加强斜加劲薄钢板剪力墙的提出 | 第16页 |
1.5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第二章 钢板剪力墙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9-27页 |
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19-22页 |
2.1.1 参数选择 | 第19-20页 |
2.1.2 单元选择及材料属性 | 第20-21页 |
2.1.3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 第21-22页 |
2.2 加载求解 | 第22-26页 |
2.2.1 加载与求解设置 | 第23页 |
2.2.2 单调加载计算结果 | 第23-24页 |
2.2.3 反复加载计算结果 | 第24-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盖板加强斜加劲薄钢板剪力墙的提出 | 第27-49页 |
3.1 斜加劲薄钢板剪力墙性能 | 第27-28页 |
3.2 盖板加强斜加劲薄钢板剪力墙 | 第28-29页 |
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9页 |
3.4 钢板墙屈曲性能对比 | 第29-32页 |
3.4.1 不同肋板刚度比下三种剪力墙屈曲荷载对比 | 第30-31页 |
3.4.2 屈曲模态对比 | 第31页 |
3.4.3 特征值屈曲分析对比结论 | 第31-32页 |
3.5 钢板墙单调加载对比 | 第32-37页 |
3.5.1 荷载位移曲线对比 | 第32-33页 |
3.5.2 应力发展及分布对比 | 第33-35页 |
3.5.3 平面外变形发展历程对比 | 第35-37页 |
3.6 钢板墙反复加载对比 | 第37-47页 |
3.6.1 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对比 | 第37-39页 |
3.6.2 反复加载Von Mises应力分布及发展 | 第39-43页 |
3.6.3 反复加载下平面外最大变形发展及分布对比 | 第43-4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盖板加强斜加劲薄钢板屈曲性能分析 | 第49-59页 |
4.1 有限单元法 | 第49页 |
4.2 屈曲分析分析模型 | 第49-51页 |
4.2.1 屈曲分析模型建立 | 第49-50页 |
4.2.2 屈曲分析模型验证 | 第50-51页 |
4.3 变参数屈曲分析 | 第51-57页 |
4.3.1 盖板相似比对屈曲荷载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2 盖板高厚比对屈曲荷载的影响 | 第52-54页 |
4.3.3 加劲肋高厚比对屈曲荷载的影响 | 第54-56页 |
4.3.4 肋板刚度比对屈曲荷载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钢板剪力墙屈曲后性能 | 第59-75页 |
5.1 钢板屈曲后强度 | 第59页 |
5.2 变参数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9-60页 |
5.2.1 模型参数设计 | 第59-60页 |
5.2.2 加载制度及求解设置 | 第60页 |
5.3 盖板相似比的影响 | 第60-65页 |
5.3.1 KCW试件抗剪性能研究 | 第60-63页 |
5.3.2 KCW试件滞回性能研究 | 第63-65页 |
5.4 肋板刚度比的影响 | 第65-67页 |
5.4.1 KCS试件抗剪性能研究 | 第65-66页 |
5.4.2 KCS试件滞回性能研究 | 第66-67页 |
5.5 盖板高厚比的影响 | 第67-70页 |
5.5.1 LSC试件抗剪性能研究 | 第67-69页 |
5.5.2 LSC试件滞回性能研究 | 第69-70页 |
5.6 加劲肋高厚比的影响 | 第70-72页 |
5.6.1 LSW试件的抗侧性能研究 | 第70-71页 |
5.6.2 LSW试件滞回性能研究 | 第71-7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2-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