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11页 |
摘要 | 第11-13页 |
Abstract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背景 | 第15-31页 |
1.1 植物先大免疫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1.1 PAMPs/MAMPs触发的植物免疫(PTI) | 第15-18页 |
1.1.2 效应子发的植物免疫(ETI) | 第18-20页 |
1.2 ROS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1.2.1 ROS在植物中产生的来源 | 第21-23页 |
1.2.1.1 ROS与植物信号转导 | 第21-22页 |
1.2.1.2 ROS与植物NADPH氧化酶 | 第22-23页 |
1.2.2 ROS与植物根发育 | 第23页 |
1.2.3 ROS与植物免疫 | 第23-25页 |
1.3 植物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1.3.1 Trihelix转录因子的生化与结构特征 | 第25-26页 |
1.3.2 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及其特性 | 第26-27页 |
1.3.3 Trihelix转录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 | 第27-28页 |
1.3.4 Trihelix转录因子在植物应对非生物与生物胁迫反应中的作用 | 第28-29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9页 |
1.4.2 研究的要内容 | 第29-3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1-40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31页 |
2.1.2 植物培养与处理 | 第31页 |
2.1.3 菌株与载体 | 第31-32页 |
2.1.4 酶与各种生化试剂 | 第32页 |
2.1.5 引物 | 第32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2页 |
2.2.1 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鉴定与命名 | 第32页 |
2.2.2 DNA序列的测定及比对分析 | 第32页 |
2.3 基因cDNA克隆 | 第32-33页 |
2.4 总RNA的提取与反转录 | 第33-34页 |
2.5 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 | 第34页 |
2.6 VIGS载体构建和农杆菌转化 | 第34-35页 |
2.7 VIGS体系的构建 | 第35页 |
2.8 GFP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5-36页 |
2.9 本氏烟瞬时表达体系的建立 | 第36页 |
2.10 总蛋白的提取 | 第36页 |
2.11 灰霉菌的培养 | 第36-38页 |
2.11.1 灰霉菌接种处理 | 第37页 |
2.11.2 灰霉菌病斑大小的统计 | 第37页 |
2.11.3 灰霉菌菌量测定 | 第37-38页 |
2.12 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DC3000接种处理 | 第38页 |
2.13 ROS的测定 | 第38-39页 |
2.14 台酚蓝染色、DAB和NBT染色 | 第39页 |
2.15 亚细胞定位 | 第39-40页 |
第三章 Trhelix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鉴定、表达模式分析及抗病功能研究 | 第40-74页 |
3.1 Trhelix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鉴定和蛋白结构域分析 | 第40-42页 |
3.1.1 番茄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 第40页 |
3.1.2 番茄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蛋白结构域分析 | 第40-42页 |
3.2 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灰霉菌和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诱导下的表达分析 | 第42-46页 |
3.3 Trhelix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抗病功能研究 | 第46-58页 |
3.3.1 接种灰霉菌的病害表型及病原菌生物量 | 第46-52页 |
3.3.2 本氏烟瞬时过表达4个Trihelix转录因子对灰霉菌的敏感性测定 | 第52-56页 |
3.3.3 4个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基因接种PstDC3000的病害表型及病原菌生物量 | 第56-58页 |
3.4 4个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抗病机理分析 | 第58-72页 |
3.4.1 SIGT7/SIGT13/SIGT14/SIGT15沉默植株在chitooctaose与flg22诱导下的ROS检测 | 第58-60页 |
3.4.2 SIGT7/SIGT13/SIGT14/SIGT15沉默植株在灰霉菌诱导下的过氧化氢与超氧阴离子积累情况 | 第60-68页 |
3.4.3 SIGT7/SIGT13/SIGT14/SIGT15沉默植株在灰霉菌诱导时PR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68-72页 |
3.5 SIGT7、SIGT13、SIGT14和SIGT15亚细胞定位 | 第72-74页 |
第四章 小结与讨论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93页 |
附录 本文的引物序列 | 第93-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