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皮科论文--现代医学皮肤病、性病论文

文氏慢湿2号方治疗慢性湿疹(脾虚湿蕴证)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第10-31页
    1 研究目的第10页
    2 临床资料第10-13页
        2.1 研究对象第10页
        2.2 诊断标准第10-11页
        2.3 病例选择标准第11-13页
    3 研究方法第13-19页
        3.1 技术路线图第13-14页
        3.2 病例分组第14页
        3.3 治疗方法第14-15页
        3.4 疗程及随访第15页
        3.5 注意事项第15页
        3.6 观察指标及方法第15-16页
        3.7 疗效评价第16-18页
        3.8 不良反应评价第18-19页
    4 统计学处理第19页
    5 研究结果第19-22页
        5.1 -般资料分析第19-20页
        5.2 EASI评分比较第20页
        5.3 瘙痒评分比较第20-21页
        5.4 总积分值比较第21页
        5.5 综合疗效评价第21页
        5.6 随访观察结果第21-22页
        5.7 依从性第22页
        5.8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评价第22页
    6 讨论第22-31页
        6.1 阳性对照的选择第22-23页
        6.2 外用药物的选择第23页
        6.3 临床疗效评价第23-24页
        6.4 川派文氏皮外科治疗慢性湿疹学术思想第24-26页
        6.5 文氏慢湿2号方治疗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探讨第26-31页
结论第31-32页
问题及展望第32-33页
致谢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7页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湿疹的中医研究概况及进展第37-55页
    1 古代医家对湿疹病名的认识第37-39页
        1.1 根据湿疹的发病性质命名第37-39页
        1.2 根据湿疹的发病部位命名第39页
    2 对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第39-42页
        2.1 古代医家对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第39-41页
        2.2 现代中医对湿疹病因病机的认识第41-42页
    3 湿疹治法方药的研究第42-49页
        3.1 中药内服第44-47页
        3.2 中药外用第47-48页
        3.3 针灸疗法第48-49页
    4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实验研究第49-50页
        4.1 微循环观察第49页
        4.2 免疫学研究第49-50页
        4.3 抗菌、抗病毒、解热作用第50页
        4.4 抗炎作用第50页
        4.5 其它作用第50页
    5 中医治疗湿疹的优势与不足第50-51页
        5.1 中医治疗湿疹的优势第51页
        5.2 中医治疗湿疹的不足第51页
    6 小结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1 :典型病例图片第55-57页
附录2 :临床观察表第57-60页
附录3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60-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突触素Ⅰ结构与丙烯酰胺神经毒效应关系研究
下一篇: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对当代中医妇科名家辨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用药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