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线路设计论文--交叉口及其设计论文

公路平面交叉的交叉角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第12-1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7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3.3 技术路线第15-17页
第二章 交叉角度与交叉面积的研究第17-34页
    2.1 平面交叉的类型第17-20页
        2.1.1 根据平面交叉管理控制的方式分类第17页
        2.1.2 根据相交道路的交通量、功能、控制管理方式、交通特点分类第17-19页
        2.1.3 根据平面交叉的交叉角度、交叉形式分类第19-20页
    2.2 平面交叉设计的影响因素第20-22页
        2.2.1 平面交叉的设计内容第20页
        2.2.2 平面交叉的设计速度第20-21页
        2.2.3 设计车辆第21-22页
        2.2.4 设计交通量第22页
    2.3 平面交叉的转弯设计第22-25页
        2.3.1 转弯设计第22-23页
        2.3.2 转弯半径第23-24页
        2.3.3 转弯车道第24-25页
    2.4 平面交叉的交叉面积第25-33页
        2.4.1 不设转弯车道第26-30页
        2.4.2 增设右转车道第30-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基于视觉特征对交叉角度的研究第34-49页
    3.1 视距三角形第34-36页
        3.1.1 视距三角形的定义第34页
        3.1.2 视距三角形的分类第34-36页
    3.2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头部运动特性第36-39页
        3.2.1 驾驶员的视野范围第36-37页
        3.2.2 驾驶员的视力第37页
        3.2.3 车速对驾驶员视角的影响第37-39页
        3.2.4 驾驶员的头部运动特性第39页
    3.3 交叉角度与视距的研究第39-44页
        3.3.1 主要道路驾驶员视角与视距三角形的关系第40-42页
        3.3.2 次要道路驾驶员视角与一般视距三角形的关系第42-43页
        3.3.3 次要道路驾驶员视角与安全交叉停车视距三角形的关系第43-44页
    3.4 交叉角度与驾驶员视角界限夹角研究第44-48页
        3.4.1 交叉角度与主要道路驾驶员视角界限夹角的研究第45-46页
        3.4.2 交叉角度与次要道路驾驶员视角界限夹角的研究第46-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基于UC模拟驾驶实验对交叉角度的研究第49-61页
    4.1 交叉角度与制动反应时间的研究第49-50页
    4.2 实验目的第50页
    4.3 实验原理第50页
    4.4 实验条件第50-54页
    4.5 实验流程第54-55页
        4.5.1 实验现场人员设置第54-55页
        4.5.2 实验步骤第55页
    4.6 实验数据分析第55-60页
        4.6.1 驾驶员的视点第55-56页
        4.6.2 制动感觉时间的研究第56-57页
        4.6.3 角度对驾驶操作负荷的影响第57-59页
        4.6.4 角度对行车稳定性能的影响第59-60页
    4.7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交叉角度与平面交叉转弯特性的研究第61-78页
    5.1 平面交叉的交通流特性第61-62页
        5.1.1 平面交叉的几何特性第61页
        5.1.2 平面交叉的车辆速度特性第61-62页
    5.2 平面交叉的车辆转弯特性第62-66页
        5.2.1 急转弯下的极限设计的轨迹第62-64页
        5.2.2 载重汽车的转弯半径与车辆转弯轨迹的研究第64-65页
        5.2.3 铰接式列车的转弯半径与车辆转弯轨迹的研究第65-66页
    5.3 交叉角度对急转弯下的极限设计的影响第66-69页
        5.3.1 交叉角度与载重汽车转弯半径的研究第67-68页
        5.3.2 交叉角度与铰接列车转弯半径的研究第68-69页
    5.4 基于VISSIM的交通仿真技术研究交叉角度对延误的影响第69-76页
        5.4.1 临界穿越间隙与车头时距第69-70页
        5.4.2 无信号平面交叉的延误及服务水平第70-71页
        5.4.3 VISSIM仿真第71页
        5.4.4 仿真模型第71-73页
        5.4.5 参数设置及评价指标的选取第73-74页
        5.4.6 仿真结果分析第74-76页
    5.5 平面交叉的交叉角度总结第76-77页
    5.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78页
    主要创新点第78-79页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探地雷达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均匀性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出租车GPS数据的经验路径集生成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