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对中俄关系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研究 | 第12-13页 |
(二)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体领域合作的研究 | 第13-14页 |
(三)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前景的研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15-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基本思路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分析工具 | 第17-22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一)伙伴关系 | 第17-18页 |
(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 第18页 |
(三)“结伴不结盟” | 第18-19页 |
二、理论分析工具 | 第19-22页 |
(一)国际合作理论 | 第19-20页 |
(二)地缘政治理论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 第22-39页 |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的背景 | 第22-27页 |
(一)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 第22-24页 |
(二)两国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24-27页 |
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 第27-30页 |
(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特点 | 第28-29页 |
(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战略意义 | 第29-30页 |
三、“结伴不结盟”原则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 第30-39页 |
(一)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1-1999) | 第30-32页 |
(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0-2012) | 第32-34页 |
(三)“高水平和特殊性”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3以来) | 第34-39页 |
第三章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9-53页 |
一、存在问题 | 第39-44页 |
(一)两国民间互信度不高 | 第39-41页 |
(二)核心利益不同影响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 | 第41-43页 |
(三)“结伴不结盟”原则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深度与广度 | 第43-44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44-53页 |
(一)历史恩怨成为中俄两国人民的心结 | 第44-47页 |
(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是两国各自的外交使命 | 第47-50页 |
(三)“结伴不结盟”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原则 | 第50-53页 |
第四章 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对策性思考 | 第53-58页 |
一、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 第53-54页 |
(一)加强两国民间沟通交流,培育情感 | 第53页 |
(二)深化文化领域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互信和友谊 | 第53-54页 |
(三)发扬中俄两国友好传统,夯实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 | 第54页 |
二、加强战略互信,促进互惠共赢 | 第54-55页 |
(一)加强政治安全互信,树立新安全观 | 第54页 |
(二)用合作共赢的理念妥善处理双方分歧 | 第54-55页 |
(三)借助“上合组织”深化中俄战略协作 | 第55页 |
三、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维护两国核心利益 | 第55-58页 |
(一)缓和地区矛盾,维护战略平衡 | 第55-56页 |
(二)中俄合力突破美国围堵,携手维护核心利益 | 第56-57页 |
(三)正确处理中俄美三边关系,避免“零和博弈” | 第57-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