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中国两种亚热带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固定、掉落物分解及其同化过程

摘要第14-16页
Abstract第16-1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9-33页
    1.1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第19-23页
        1.1.1 红树林生态系统第19-20页
            1.1.1.1 红树林的特点及现状第19页
            1.1.1.2 红树林碳库第19-20页
        1.1.2 红树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第20-22页
            1.1.2.1 红树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第20-21页
            1.1.2.2 “蓝碳”的提出第21页
            1.1.2.3 潮间带“碳泵”的提出第21-22页
        1.1.3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第22-23页
    1.2 红树林的生产力第23-27页
        1.2.1 生产力的概念第23-24页
        1.2.2 生产力的估算方法第24-25页
        1.2.3 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第25-27页
            1.2.3.1 监测方法第25-26页
            1.2.3.2 红树林的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第26-27页
    1.3 树林的掉落物第27-28页
        1.3.1 掉落物的去向第27页
        1.3.2 掉落物动态第27-28页
    1.4 底栖动物对红树林碳的同化过程第28-31页
        1.4.1 底栖动物对红树林碳的同化第28-29页
            1.4.1.1 红树林底栖动物的食物来源第28-29页
            1.4.1.2 生物入侵对红树林湿地内底栖动物食物来源的影响第29页
        1.4.2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食物网研究中的应用第29-31页
            1.4.2.1 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原理与优点第29-30页
            1.4.2.2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食物网研究中的应用第30-31页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第31-33页
        1.5.1 研究内容第31-32页
        1.5.2 研究意义第32-33页
第二章 红树林的生物量和掉落物产量第33-54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4-37页
        2.1.1 样地概况第34-36页
        2.1.2 生物量测定第36页
            2.1.2.1 群落调查第36页
            2.1.2.2 生物量测定第36页
        2.1.3 掉落物测定第36-37页
        2.1.4 数据处理第37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7-53页
        2.2.1 红树林的生物量第37-45页
            2.2.1.1 云霄和高桥红树林的群落组成及生物量第37-42页
            2.2.1.2 世界红树林的生物量第42-45页
        2.2.2 红树林的掉落物产量第45-53页
            2.2.2.1 云霄和高桥红树林的掉落物产量第45-49页
            2.2.2.2 世界红树林的掉落物产量第49-53页
    2.3 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环境因子对红树林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影响第54-8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4-63页
        3.1.1 样地概况第54页
        3.1.2 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第54-57页
            3.1.2.1 通量及气象观测第54-56页
            3.1.2.2 能量平衡闭合程度第56页
            3.1.2.3 通量数据处理第56-57页
            3.1.2.4 光温响应曲线第57页
        3.1.3 云量相关变化参数第57-62页
            3.1.3.1 云量的确定第57-61页
            3.1.3.2 晴朗天空的确定第61页
            3.1.3.3 云量对NEE的影响第61-62页
            3.1.3.4 环境因子对NEE的影响第62页
        3.1.4 其他数据处理及统计第62-63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63-85页
        3.2.1 红树林区气象因子的变化情况第63-65页
        3.2.2 红树林NEE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第65-67页
        3.2.3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固定量第67-69页
        3.2.4 散射辐射对红树林NEE的影响第69-85页
            3.2.4.1 晴朗天气和多云天气红树林NEE对光的响应第69-73页
            3.2.4.2 NEE随晴空指数的变化情况第73-78页
            3.2.4.3 晴空指数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第78-83页
            3.2.4.4 晴空指数对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第83-85页
    3.3 小结第85-87页
第四章 极端天气台风对红树林NEE的影响第87-105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88-90页
        4.1.1 样地概况第88页
        4.1.2 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第88页
        4.1.3 台风对红树林生态系统NEE的影响第88-90页
        4.1.4 掉落物产量第90页
        4.1.5 数据处理第90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90-103页
        4.2.1 台风及微气象因子概况第90-93页
        4.2.2 掉落物产量第93-95页
        4.2.3 红树林生态系统的NEE第95-98页
        4.2.4 台风对红树林碳水循环的影响第98-103页
    4.3 小结第103-105页
第五章 红树林湿地的掉落物分解过程第105-120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105-108页
        5.1.1 样地概况第105页
        5.1.2 掉落物的分解第105-107页
        5.1.3 掉落物的淋溶第107页
        5.1.4 化学测定第107-108页
            5.1.4.1 稳定同位素比率测定第107页
            5.1.4.2 叶片含水率、厚度、韧性、总酚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第107-108页
        5.1.5 数据处理第108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108-119页
        5.2.1 凋落叶和表层沉积物的初始理化性质第108-110页
        5.2.2 凋落叶的分解和淋溶过程第110-116页
        5.2.3 分解过程中凋落叶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第116-119页
    5.3 小结第119-120页
第六章 底栖动物多毛类对红树林掉落物碳的同化第120-128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120-122页
        6.1.1 样地概况第120-121页
        6.1.2 掉落物的分解第121页
        6.1.3 多毛类及其食物来源样品的采集和测定第121-122页
        6.1.4 数据处理第122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122-127页
        6.2.1 多毛类的食物来源第122-123页
        6.2.2 多毛类对不同凋落叶的利用情况第123-126页
        6.2.3 分解时间对多毛类利用掉落物的影响第126-127页
    6.3 小结第127-12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8-132页
    7.1 结论第128-130页
    7.2 展望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56页
附录:参加的学术会议和拟发表的论文第156-157页
致谢第157-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控机床滚珠丝杠副性能退化机理与评估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碟式的太阳能二次反射及其分频系统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