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3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1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1.1.2 LB公司情况简介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的方法、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1-13页 |
1.3.1 研究的方法 | 第11页 |
1.3.2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1-13页 |
第2章 企业信用管理的理论综述 | 第13-17页 |
2.1 企业信用管理的基本理论 | 第13-14页 |
2.1.1 企业信用管理的概念 | 第13页 |
2.1.2 企业信用管理的意义 | 第13-14页 |
2.1.3 企业信用管理的目标 | 第14页 |
2.2 全程化的信用管理模式 | 第14-17页 |
2.2.1 建立专业、合理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 | 第14-15页 |
2.2.2 建立科学、规范、完整的信用管理制度和体系 | 第15-16页 |
2.2.3 科学运用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措施 | 第16-17页 |
第3章 中国企业、医药企业的经营及信用管理现状 | 第17-24页 |
3.1 中国企业经营及信用管理现状分析 | 第17-18页 |
3.1.1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社会法制程度不高 | 第17-18页 |
3.1.2 缺乏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信用管理意识薄弱 | 第18页 |
3.1.3 应收账款总量控制比重持有过高,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 第18页 |
3.2 医药企业经营及信用管理现状分析 | 第18-20页 |
3.2.1 医药工业企业经营及信用管理现状 | 第18-19页 |
3.2.2 医药商业企业经营及信用管理现状 | 第19-20页 |
3.3 LB公司经营及信用管理状况 | 第20-24页 |
3.3.1 LB公司概况 | 第20-21页 |
3.3.2 LB公司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3.3.3 LB公司信用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4页 |
第4章 LB公司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 第24-41页 |
4.1 LB公司的信用管理制度和体系的建立 | 第24页 |
4.2 LB公司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组织机构 | 第24-25页 |
4.2.1 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组织机构 | 第24页 |
4.2.2 信用管理部门的职能 | 第24页 |
4.2.3 信用管理部门的内部和外部岗位分工 | 第24-25页 |
4.3 LB公司事前控制——客户资信管理 | 第25-33页 |
4.3.1 客户信息的搜集 | 第25-26页 |
4.3.2 客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 第26-29页 |
4.3.3 客户信用分析与评估 | 第29-33页 |
4.4 LB公司事中控制——赊销业务管理 | 第33-36页 |
4.4.1 信用标准 | 第33-34页 |
4.4.2 信用期限 | 第34页 |
4.4.3 信用额度的计算和评定 | 第34-35页 |
4.4.4 现金折扣政策 | 第35页 |
4.4.5 销售风险控制政策 | 第35-36页 |
4.4.6 高效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和运用 | 第36页 |
4.5 LB公司事后控制——应收账款监控制度 | 第36-40页 |
4.5.1 信用期内应收账款的管理 | 第37页 |
4.5.2 逾期应收账款的管理 | 第37-38页 |
4.5.3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 第38-40页 |
4.6 LB公司的信用管理工作绩效评价 | 第40-4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2页 |
5.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41页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