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特殊分区规划论文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襄阳市唐白河堤岸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7页
        1.1.1 我国河流存在的生态威胁第16页
        1.1.2 我国河流堤岸景观建设的需求第16页
        1.1.3 生态修复理念与堤岸景观设计结合的必要性第16-17页
    1.2 研究目的第17页
    1.3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4 相关概念第18-19页
        1.4.1 防洪堤第18页
        1.4.2 护岸第18页
        1.4.3 河滩第18-19页
        1.4.4 堤岸第19页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19-24页
        1.5.1 河流生态修复理论的研究第19-22页
            1.5.1.1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1.5.1.2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2页
        1.5.2 河流堤岸景观设计的研究第22-23页
            1.5.2.1 国内研究现状第22页
            1.5.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2-23页
        1.5.3 发展趋势第23-24页
    1.6 研究思路第24-26页
        1.6.1 研究内容第24页
        1.6.2 研究方法第24-25页
        1.6.3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方法第26-34页
    2.1 河流堤岸的生态功能第26-27页
    2.2 河流生态修复理论的提出和定义第27页
        2.2.1 河流生态修复理念的提出第27页
        2.2.2 河流生态修复的定义第27页
    2.3 河流生态修复的主要理论第27-28页
    2.4 河流生态修复的原则第28-29页
    2.5 河流生态修复的方法第29-33页
        2.5.1 河流生态护岸类型第29-30页
        2.5.2 恢复河流的水质第30-31页
        2.5.3 优化并重塑河流生物物种和群落结构第31-32页
        2.5.4 恢复河流自然流动形态第32-33页
    2.6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城市河流堤岸景观的特征第34-39页
    3.1 我国河流堤岸景观设计现状第34页
    3.2 城市河流堤岸景观的构成第34页
    3.3 城市河流堤岸景观建设目标第34-35页
    3.4 河流堤岸景观设计的主要要素第35-37页
        3.4.1 丰富的亲水空间第35-36页
        3.4.2 自然因子的运用第36页
        3.4.3 传承地域文化第36页
        3.4.4 丰富景观层次第36-37页
    3.5 河流堤岸景观空间的构成第37页
        3.5.1 动态空间第37页
        3.5.2 静态空间第37页
        3.5.3 节点空间第37页
    3.6 复合式护岸设计第37-38页
        3.6.1 直墙式河岸第38页
        3.6.2 复式河岸第38页
        3.6.3 多级复式河岸第38页
    3.7 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生态修复理念下河流堤岸景观设计第39-48页
    4.1 研究区域概况第39-40页
        4.1.1 总体概况第39页
        4.1.2 问题总结第39-40页
    4.2 生态性堤岸景观建设的目标第40页
    4.3 基于生态修复的堤岸景观设计原则第40-42页
        4.3.1 安全性原则第40-41页
        4.3.2 生态性原则第41页
        4.3.3 系统性原则第41-42页
        4.3.4 区域个性化原则第42页
        4.3.5 社会化原则第42页
    4.4 多维度建设生态性堤岸景观,营造多种生境第42-47页
        4.4.1 多面性运用透水铺装材料第42-44页
        4.4.2 多点性雨水花园设计第44-45页
        4.4.3 竖向性堤岸植被缓冲带设计第45-46页
        4.4.4 横向性河漫滩湿地景观设计第46-47页
        4.4.5 控制人为干扰,实现可持续发展第47页
    4.5 小结第47-48页
第五章 优秀案例分析第48-56页
    5.1 德国鲁尔区埃姆舍河河道生态修复第48-50页
        5.1.1 项目概况第48页
        5.1.2 实施措施第48-49页
        5.1.3 案例启示第49-50页
    5.2 上海苏州河两岸景观更新设计第50-52页
        5.2.1 项目概况第50页
        5.2.2 景观更新策略第50-52页
    5.3 韩国清溪川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第52-55页
        5.3.1 项目概况第52页
        5.3.2 实施措施第52-54页
        5.3.3 案例启示第54-55页
    5.4 案例总结第55-56页
第六章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的唐白河右堤岸景观设计第56-88页
    6.1 项目背景解读第56-61页
        6.1.1 项目来源第56页
        6.1.2 总体规划思路第56-57页
        6.1.3 项目区位第57-58页
        6.1.4 场地自然条件分析第58页
        6.1.5 人文景观资源分析第58-59页
        6.1.6 周边用地状况分析第59-60页
        6.1.7 场地环境分析第60-61页
    6.2 设计策略第61-63页
        6.2.1 设计构思第61-62页
        6.2.2 实施思路第62页
        6.2.3 目标愿景第62-63页
    6.3 总体设计第63-67页
        6.3.1 总平面图第63-64页
        6.3.2 总体景观结构分析第64页
        6.3.3 总体功能结构分析第64-65页
        6.3.4 总体功能分区第65-66页
        6.3.5 交通分析图第66-67页
    6.4 分区及节点设计第67-75页
        6.4.1 湿地观赏区第67-69页
        6.4.2 休闲娱乐区第69-70页
        6.4.3 生态体验区第70-72页
        6.4.4 花田观赏区第72-73页
        6.4.5 文化展示区第73-74页
        6.4.6 林下休憩区第74-75页
    6.5 防洪堤绿地标准段景观设计第75-76页
    6.6 植物种植设计第76-79页
        6.6.1 种植策略第76页
        6.6.2 各分区景观节点植物选择方案第76-79页
    6.7 竖向设计第79-82页
        6.7.1 剖面设计第79-80页
        6.7.2 驳岸设计第80-82页
    6.8 专项设计第82-85页
        6.8.1 公共服务设施设计专项第82-85页
        6.8.2 透水性铺装材料设计专项第85页
    6.9 堤岸景观综合效益评价第85-86页
        6.9.1 生态效益评价第85-86页
        6.9.2 景观效益评价第86页
        6.9.3 社会效益评价第86页
    6.10 小结第86-88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7.1 结论第88-89页
    7.2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4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94-95页
致谢第95-96页
详细摘要第96-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密云浅山游憩景观带规划研究
下一篇:基于行人仿真的步行空间设计策略研究--以重庆南桥寺片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