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

齐齐哈尔市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4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1.2.3 文献评述第14页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第14-17页
        1.3.1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2 研究内容与结构第15-17页
第2章 网络舆情的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7-26页
    2.1 网络舆情的内涵第17-19页
        2.1.1 网络舆情的定义第17-18页
        2.1.2 自媒体的内涵第18页
        2.1.3 自媒体视域下的网络舆情的特征第18-19页
    2.2 网络舆情的理论基础第19-22页
        2.2.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第19-20页
        2.2.2 新闻议程设置理论第20-21页
        2.2.3 大众传播理论第21-22页
    2.3 网络舆情与公共管理的关系第22-24页
        2.3.1 网络舆情对政府危机管理提出挑战第22-23页
        2.3.2 网络舆情对政府公共形象产生影响第23-24页
        2.3.3 网络舆情对政府社会管理提出要求第24页
    2.4 本章小结第24-26页
第3章 齐齐哈尔市网络舆情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26-31页
    3.1 齐齐哈尔市网络舆情现状第26-27页
        3.1.1 舆论共识度各领域表现各异第26页
        3.1.2 改革与转型引发的维权舆情增多第26-27页
        3.1.3 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依然严峻第27页
        3.1.4 移动互联网发展对舆论场影响明显第27页
    3.2 网络治理取得的成效第27-29页
        3.2.1 网民表达更加趋于理性成熟第27-28页
        3.2.2 政府舆情应对意识显著提升第28页
        3.2.3 政府舆情应对体系初步完成第28-29页
    3.3 应对机制上存在的问题第29-30页
        3.3.1 网络民意表达渠道不畅第29页
        3.3.2 总结不足缺少长效机制第29-30页
        3.3.3 部门间缺少协同会商机制第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齐齐哈尔市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创新第31-48页
    4.1 网络舆情应对机制设计第31-35页
        4.1.1 应对机制设计目标第31页
        4.1.2 设计思路第31-32页
        4.1.3 应对机制运转流程图制定和分析第32-35页
    4.2 网络舆情吸纳机制第35-38页
        4.2.1 统筹部门吸纳网络舆情第35-36页
        4.2.2 网络民意吸纳模式分析第36-37页
        4.2.3 网络舆情研判分析流程第37-38页
    4.3 网络舆情处置引导机制第38-42页
        4.3.1 网络舆情处置原则分析第38-40页
        4.3.2 成立市级网络发言人制度第40-41页
        4.3.3 重大舆情会商联动会议制度第41-42页
    4.4 案例分析第42-47页
        4.4.1 A区客运站乱收费事件第42-44页
        4.4.2 B县‘记者采访被打’事件第44-47页
    4.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齐齐哈尔市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实施策略第48-56页
    5.1 创新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管理第48-50页
        5.1.1 确立以实事求是为遵循的舆情价值取向第48页
        5.1.2 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的基本目标第48-49页
        5.1.3 构建科学高效的数据平台提供有效支撑第49-50页
    5.2 健全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吸纳机制第50-52页
        5.2.1 畅通网络群众意愿表达渠道第50-51页
        5.2.2 提供网络舆情搜集技术支撑第51-52页
        5.2.3 建立网络舆情风险预警机制第52页
    5.3 强化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第52-55页
        5.3.1 完善应对网络舆情的网络发言人制度第52-53页
        5.3.2 优化网络舆情政府协同会商治理体系第53-54页
        5.3.3 加快形成政府应对网络舆情长效机制第54-55页
    5.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后记第62-63页
个人简历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游影响下赫哲族社区恢复力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下一篇:组织激励对蒙古公务员离职意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