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2-18页 |
一 地缘性商会的内涵及特点 | 第12-13页 |
二 地缘性商会的快速创建与发展 | 第13-16页 |
三 地缘性商会融资服务的发展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二 现实意义 | 第18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安排 | 第18-2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二 框架安排 | 第19-20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21-29页 |
第一节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21-26页 |
一 关于地缘性商会融资服务模式的研究 | 第21-22页 |
二 关于其他类型商会的融资服务模式的研究 | 第22-24页 |
三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研究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国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文献综述 | 第26-29页 |
一 关于联保贷款的融资模式 | 第26-27页 |
二 关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 | 第27页 |
三 关于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地缘性商会融资服务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9-43页 |
第一节 地缘性商会融资服务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3页 |
一 地缘性商会融资服务符合相关政策法规 | 第29-30页 |
二 地缘性商会内部治理的日益完善 | 第30-32页 |
三 地缘性商会提供融资服务的优势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地缘性商会融资服务模式的主要类型 | 第33-39页 |
一 与银行合作为会员企业提供间接融资的服务模式 | 第33-36页 |
二 与金融机构合作为会员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服务模式 | 第36-37页 |
三 商会内部融资资源整合的服务模式 | 第37-39页 |
第三节 地缘性商会融资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一 地缘性商会融资服务能力不足 | 第39页 |
二 过度依赖地缘性商会和担保组织 | 第39-40页 |
三 融资服务缺乏创新 | 第40页 |
四 会员走访沟通机制不健全 | 第40页 |
第四节 地缘性商会融资服务模式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0-43页 |
一 缺乏专业的人才 | 第40-41页 |
二 地缘性商会运营经验不足 | 第41-42页 |
三 缺乏相关政策的规范引导和支持 | 第42页 |
四 借助外部资源不够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地缘性商会融资服务模式的改进与创新 | 第43-52页 |
第一节 地缘性商会融资服务模式遵循的原则 | 第43-44页 |
一 融资效率最大化 | 第43页 |
二 融资优势的最大化 | 第43页 |
三 具有切实的可行性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地缘性商会融资服务模式创新 | 第44-47页 |
一 地缘性商会与政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合作的融资服务模式 | 第44-45页 |
二 地缘性商会与政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合作的融资服务模式的优势 | 第45-46页 |
三 地缘性商会与政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合作的融资服务体系 | 第46-47页 |
四 地缘性商会与政府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融资服务模式操作流程图 | 第47页 |
第三节 地缘性商会融资服务模式创新的保障措施 | 第47-52页 |
一 完善会员企业管理制度 | 第47-49页 |
二 完善地缘性商会人才培养及监督和激励机制 | 第49-50页 |
三 积极进行商会文化建设 | 第50-51页 |
四 确立向行业集聚专业化方向发展的战略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地缘性商会融资模式创新的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第一节 加快商会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与修订 | 第52页 |
第二节 政府应加大对地缘性商会服务平台的支持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加强对地缘性商会融资服务风险的控制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