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4-16页 |
1.5.1 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5.2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毛泽东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的渊源与背景 | 第16-21页 |
2.1 毛泽东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的渊源 | 第16-19页 |
2.1.1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中央集权思想 | 第16-17页 |
2.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国家结构形式和民族关系思想 | 第17-18页 |
2.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 第18-19页 |
2.2 毛泽东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19-21页 |
2.2.1 国内环境 | 第19-20页 |
2.2.2 国际环境 | 第20-21页 |
第3章 毛泽东对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的思考与实践 | 第21-28页 |
3.1 毛泽东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论思考 | 第21-24页 |
3.1.1 对发达国家经验的批判性借鉴 | 第21页 |
3.1.2 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权威 | 第21-22页 |
3.1.3 调动两个积极性,注重权力配置的平衡 | 第22-23页 |
3.1.4 始终强调在探索中前进 | 第23-24页 |
3.2 毛泽东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实践 | 第24-28页 |
3.2.1 制定规范,确立中央集权体制(1949-1956) | 第24-26页 |
3.2.2 发挥两个积极性,第一次权力下放(1957-1958) | 第26页 |
3.2.3 全面“纠左”,第一次权力上收(1959-1965) | 第26-27页 |
3.2.4“虚君共和”,第二次权力的下放(1966-1976) | 第27-28页 |
第4章 毛泽东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的积极影响及存在问题 | 第28-33页 |
4.1 积极影响 | 第28-30页 |
4.1.1 巩固了中央统一领导,促进特定时期的恢复生产 | 第28页 |
4.1.2 提出了处理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准则 | 第28-29页 |
4.1.3 初步形成了我国地方与中央分权的经济管理格局 | 第29-30页 |
4.2 存在问题 | 第30-33页 |
4.2.1 分权缺乏制度性 | 第30-31页 |
4.2.2 放权缺乏科学性 | 第31-33页 |
第5章 毛泽东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33-44页 |
5.1 邓小平对毛泽东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33-37页 |
5.1.1 坚持了维护中央权威的政治理念 | 第33-34页 |
5.1.2 坚持了发挥两个积极性的基本原则 | 第34-35页 |
5.1.3 注重地区差异,有步骤分权 | 第35页 |
5.1.4 推进制度建设,规范分权 | 第35-36页 |
5.1.5 创造了崭新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 | 第36-37页 |
5.2 江泽民对毛泽东中央与地方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37-40页 |
5.2.1 强调发挥中央宏观调控能力 | 第37-38页 |
5.2.2 强调地方经济协调发展 | 第38页 |
5.2.3 强调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分权制度 | 第38-40页 |
5.3 胡锦涛、习近平对毛泽东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第40-44页 |
5.3.1 坚持发展,更强调科学发展 | 第40-41页 |
5.3.2 坚持分权,更强调制度分权 | 第41-44页 |
第6章 毛泽东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44-52页 |
6.1 坚持政治统一,维护中央权威 | 第44-46页 |
6.1.1 始终维护中央权威,深化改革 | 第44-45页 |
6.1.2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统一 | 第45-46页 |
6.2 优化责权利配置,促进中央与地方关系动态平衡 | 第46-49页 |
6.2.1 依据国家事务性质划分权限 | 第46-47页 |
6.2.2 确保职能、责任、利益相一致 | 第47-48页 |
6.2.3 合理集中与适当分权有机结合 | 第48-49页 |
6.3 法治与法制相结合,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 第49-52页 |
6.3.1 法制体系建设 | 第50页 |
6.3.2 监督体系建设 | 第50-51页 |
6.3.3 考评体系建设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