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40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6-17页 |
1.2 UHPC研究现状 | 第17-30页 |
1.2.1 制备原理 | 第18-20页 |
1.2.2 技术性能 | 第20-22页 |
1.2.3 新拌工作性 | 第22-24页 |
1.2.4 钢纤维增强效果 | 第24-25页 |
1.2.5 耐久性 | 第25-26页 |
1.2.6 工程应用简介 | 第26-30页 |
1.3 混凝土纤维分布研究现状 | 第30-35页 |
1.3.1 影响因素 | 第30-3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1.4 混凝土渗透性研究现状 | 第35-38页 |
1.4.1 影响因素 | 第35-3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1.5 存在问题 | 第38-39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9-40页 |
第2章 UHPC流变性与力学性能研究 | 第40-64页 |
2.1 引言 | 第40页 |
2.2 水泥基材料流变学基础 | 第40-44页 |
2.2.1 水泥基材料流变学特性 | 第42-43页 |
2.2.2 水泥基材料流变参数及流变模型 | 第43-44页 |
2.3 原材料和配合比 | 第44-47页 |
2.3.1 原材料的基本性能 | 第44-46页 |
2.3.2 配合比设计 | 第46-47页 |
2.4 试验方法 | 第47-50页 |
2.4.1 流变性试验 | 第47-49页 |
2.4.2 含气量试验 | 第49-50页 |
2.4.3 力学性能试验 | 第50页 |
2.5 新拌 UHPC 流变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6页 |
2.5.1 流动性试验结果 | 第50-52页 |
2.5.2 流变参数试验结果 | 第52-55页 |
2.5.3 流动度与流变参数的关系 | 第55-56页 |
2.6 新拌 UHPC 含气量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59页 |
2.6.1 含气量试验结果 | 第56-58页 |
2.6.2 含气量与流动度的关系 | 第58-59页 |
2.7 UHPC 力学性能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3页 |
2.7.1 UHPC 抗压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9-61页 |
2.7.2 UHPC 抗折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1-62页 |
2.7.3 强度与含气量的关系 | 第62-6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3章 流变性对UHPC纤维分布的影响 | 第64-75页 |
3.1 引言 | 第64页 |
3.2 新拌混凝土内各物质受力分析 | 第64-65页 |
3.3 试件制备 | 第65-66页 |
3.4 纤维分布评价过程 | 第66-69页 |
3.4.1 图像获取 | 第66-67页 |
3.4.2 图像处理 | 第67-68页 |
3.4.3 图像分析 | 第68-69页 |
3.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9-74页 |
3.5.1 断面纤维分布 | 第69-71页 |
3.5.2 纤维分布系数 | 第71-72页 |
3.5.3 流变性与纤维分布的关系 | 第72-7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UHPC纤维分布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5-91页 |
4.1 引言 | 第75页 |
4.2 UHPC 试件制备与试验设备 | 第75-79页 |
4.2.1 试件制备 | 第75页 |
4.2.2 试验设备 | 第75-79页 |
4.3 UHPC 纤维分布评价过程 | 第79-81页 |
4.3.1 图像获取 | 第79-80页 |
4.3.2 图像处理与分析 | 第80-81页 |
4.4 UHPC 劈裂抗拉试验 | 第81页 |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81-90页 |
4.5.1 纤维分布 | 第81-83页 |
4.5.2 气孔分布 | 第83-85页 |
4.5.3 劈拉强度试验结果 | 第85-86页 |
4.5.4 流变性与纤维和气孔分布的关系 | 第86-89页 |
4.5.5 劈裂抗拉强度与纤维和气孔分布的关系 | 第89-9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5章 劈裂损伤对UHPC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 | 第91-112页 |
5.1 引言 | 第91页 |
5.2 水泥基材料的渗透过程 | 第91-93页 |
5.3 试件制备 | 第93页 |
5.4 加载试验和破坏特性表征 | 第93-95页 |
5.4.1 劈裂抗拉强度试验与损伤加载试验 | 第93-95页 |
5.4.2 裂缝形态 | 第95页 |
5.4.3 有效孔隙率 | 第95页 |
5.5 气体渗透性测量 | 第95-99页 |
5.5.1 试验仪器及其原理 | 第95-97页 |
5.5.2 测量过程 | 第97-99页 |
5.6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99-110页 |
5.6.1 未损伤 UHPC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99-100页 |
5.6.2 损伤状态表征 | 第100-106页 |
5.6.3 劈裂损伤后 UHPC 试验结果 | 第106-110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6章 劈裂损伤对UHPC水吸收性能的影响 | 第112-125页 |
6.1 引言 | 第112页 |
6.2 水泥基材料中水分存在形式与传输方式 | 第112-114页 |
6.2.1 水分存在形式 | 第112-113页 |
6.2.2 水分传输方式 | 第113-114页 |
6.3 水泥基材料的毛细吸收过程 | 第114-115页 |
6.4 毛细吸水试验 | 第115-118页 |
6.4.1 试验研究的基本假定 | 第115-116页 |
6.4.2 基于试验的毛细吸水率计算模型 | 第116-117页 |
6.4.3 毛细吸水试验 | 第117-118页 |
6.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8-123页 |
6.5.1 未损伤 UHPC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8-119页 |
6.5.2 劈裂损伤后 UHPC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19-123页 |
6.6 两种评价 UHPC 渗透性能的试验方法对比 | 第123-124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结论 | 第12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0-142页 |
致谢 | 第142-143页 |
个人简历 | 第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