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地板辐射采暖的分析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我国低温热水现状 | 第13页 |
1.3 辐射供暖的研究 | 第13-16页 |
1.3.1 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5-16页 |
1.3.3 尚存在的问题 | 第16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的 | 第16-18页 |
2 毛细管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 第18-29页 |
2.1 毛细管网系统 | 第18-20页 |
2.1.1 毛细管网应用于暖通空调领域的优势 | 第18-20页 |
2.1.2 毛细管网应用于暖通空调领域的缺点 | 第20页 |
2.2 毛细管网末端装置 | 第20-22页 |
2.3 辐射采暖特点 | 第22-23页 |
2.4 毛细管网地面铺设方式 | 第23页 |
2.5 采暖末端设备的?分析 | 第23-25页 |
2.5.1 能质概念的建立 | 第23-24页 |
2.5.2 各采暖末端装置的?效率 | 第24-25页 |
2.6 系统传热机理分析 | 第25-27页 |
2.6.1 毛细管网的辐射换热量 | 第26-27页 |
2.6.2 毛细管网的对流换热量 | 第27页 |
2.6.3 毛细管网的综合换热量 | 第2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数值模拟方法 | 第29-41页 |
3.1 求解过程 | 第29页 |
3.2 物理模型建立 | 第29-31页 |
3.2.1 地板传热物理模型 | 第29-30页 |
3.2.2 室内传热物理模型 | 第30-31页 |
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1-35页 |
3.3.1 地板传热数学模型 | 第31-32页 |
3.3.2 室内传热数学模型 | 第32-35页 |
3.4 边界条件和物性参数 | 第35-37页 |
3.4.1 地板传热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参数 | 第35-37页 |
3.4.2 室内传热模型的边界条件及参数 | 第37页 |
3.5 网格划分 | 第37-38页 |
3.5.1 地板传热模型网格划分及独立性检验 | 第37-38页 |
3.5.2 室内传热模型网格划分及独立性检验 | 第38页 |
3.6 数值离散 | 第38页 |
3.7 模拟软件介绍 | 第38-39页 |
3.8 模拟的验证及与实验对比 | 第39-40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4 地板传热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1-51页 |
4.1 管间距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 地面装饰层的影响 | 第43-45页 |
4.3 埋深厚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4.4 供回水平均温度的影响 | 第46-48页 |
4.5 室内设计温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4.6 地板表面平均温度的限值 | 第49页 |
4.7 本章小节 | 第49-51页 |
5 室内热环境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1-66页 |
5.1 室内热舒适模型 | 第51-54页 |
5.1.1 Fanger PMV热舒适方程的分析 | 第52-54页 |
5.1.2 PMV热舒适模型的适用性 | 第54页 |
5.1.3 PMV指标评价标准 | 第54页 |
5.2 室内传热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54-65页 |
5.2.1 卧室模型一的室内换热情况分析 | 第54-57页 |
5.2.2 卧室模型二的室内换热情况分析 | 第57-60页 |
5.2.3 客厅模型一的室内换热情况分析 | 第60-62页 |
5.2.4 客厅模型二的室内换热情况分析 | 第62-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结论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