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绿地集团多元化融资案例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4-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2 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第19-31页
    2.1 文献综述第19-21页
        2.1.1 国外研究文献第19-20页
        2.1.2 国内研究文献第20-21页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第21页
    2.2 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的发展变化第21-23页
        2.2.1 初创期单一的融资渠道第21-22页
        2.2.2 成长期传统的融资渠道第22页
        2.2.3 成熟期多元的融资渠道第22-23页
        2.2.4 衰退期融资选择的转型和调整第23页
    2.3 房地产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第23-28页
        2.3.1 房地产企业融资市场体系不健全第23-24页
        2.3.2 房地产企业融资法律不完善第24页
        2.3.3 过于依赖商业银行贷款第24-26页
        2.3.4 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缺失第26-27页
        2.3.5 上市融资的难度大第27-28页
    2.4 房地产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第28-31页
        2.4.1 权衡融资理论第28页
        2.4.2 代理成本融资理论第28页
        2.4.3 优序融资理论第28-29页
        2.4.4 控制权融资理论第29页
        2.4.5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第29-31页
3 绿地集团多元化融资组合分析第31-39页
    3.1 绿地集团的简介第31页
    3.2 绿地集团的多元化融资组合第31-35页
        3.2.1 “售后回购+股权融资”融资组合第31-32页
        3.2.2 “长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融资组合第32-33页
        3.2.3 “A+H”+“海外融资”组合第33-34页
        3.2.4 “互联网金融产品+房地产证券化”组合第34-35页
    3.3 绿地集团选择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动因第35-39页
        3.3.1 满足扩大后的资金需求第35页
        3.3.2 降低融资风险第35-36页
        3.3.3 降低融资成本第36页
        3.3.4 优化融资结构第36-39页
4 绿地集团多元化融资组合成效第39-45页
    4.1 绿地集团多元化融资的成效分析第39-41页
        4.1.1 获得了充足的资金第39页
        4.1.2 分散了融资风险第39-40页
        4.1.3 降低了融资成本第40页
        4.1.4 优化了资本结构第40-41页
    4.2 绿地集团的融资风险防范第41-45页
        4.2.1 经营风险第41-42页
        4.2.2 财务风险第42-43页
        4.2.3 金融风险第43页
        4.2.4 政策风险第43-45页
5 绿地集团多元化融资的启示第45-50页
    5.1 绿地集团多元化融资组合的成功经验第45-47页
        5.1.1 重视海外融资第45页
        5.1.2 提高企业自身的直接融资比例第45-46页
        5.1.3 提升房地产企业自身软实力第46页
        5.1.4 发展“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产品第46-47页
    5.2 绿地集团融资风险防控的成功经验第47-49页
        5.2.1 加强融资风险识别第47-48页
        5.2.2 加强融资风险评估第48页
        5.2.3 加强融资风险处置第48-49页
    5.3 绿地集团多元化融资的不足之处第49-50页
结论与展望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注销清算的涉税问题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信用卡诚信风险防范研究--以河南濮阳某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