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现状 | 第13-17页 |
1.2.1 生物处理法 | 第13-14页 |
1.2.2 生态处理技术 | 第14-17页 |
1.2.3 一体化处理装置 | 第17页 |
1.3 人工湿地生态处理技术的研究概述 | 第17-25页 |
1.3.1 人工湿地的定义及发展 | 第17-18页 |
1.3.2 人工湿地类型及特点 | 第18-21页 |
1.3.3 人工湿地的组成及作用 | 第21-23页 |
1.3.4 人工湿地的净化机理 | 第23-25页 |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1.5.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2 课题研究关键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2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27-33页 |
2.1 实验地点和气候条件 | 第27页 |
2.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 第27-28页 |
2.3 实验装置 | 第28-30页 |
2.4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2.4.1 湿地植物 | 第30-31页 |
2.4.2 湿地基质 | 第31页 |
2.5 进水水质 | 第31页 |
2.6 实验测定方法 | 第31-33页 |
2.6.1 水质指标检测及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2.6.2 植物及微生物指标分析 | 第32-33页 |
3 单级水平流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特性研究 | 第33-37页 |
3.1 COD的去除变化 | 第33-34页 |
3.2 NH4~+-N的去除变化 | 第34页 |
3.3 TN的去除变化 | 第34-36页 |
3.4 TP的去除变化 | 第36页 |
3.5 小结 | 第36-37页 |
4 复合垂直流-水平流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效果研究 | 第37-61页 |
4.1 启动阶段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 | 第38-44页 |
4.1.1 湿地系统pH变化 | 第38页 |
4.1.2 湿地系统DO浓度变化 | 第38-40页 |
4.1.3 湿地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 | 第40-41页 |
4.1.4 湿地系统对NH4+-N的去除效果 | 第41页 |
4.1.5 湿地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 | 第41-42页 |
4.1.6 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 | 第42-43页 |
4.1.7 小结 | 第43-44页 |
4.2 稳定运行阶段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 | 第44-57页 |
4.2.1 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48页 |
4.2.2 系统对NH4+-N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1页 |
4.2.3 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3页 |
4.2.4 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53-56页 |
4.2.5 小结 | 第56-57页 |
4.3 植物收割后系统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 | 第57-61页 |
4.3.1 COD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57-58页 |
4.3.2 NH4+-N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58-59页 |
4.3.3 TN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59页 |
4.3.4 TP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59-60页 |
4.3.5 小结 | 第60-61页 |
5 季节变化系统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变化 | 第61-70页 |
5.1 季节变化时植物、微生物的研究分析 | 第61-64页 |
5.1.1 植物生理特性 | 第61-62页 |
5.1.2 微生物特性分析 | 第62-64页 |
5.2 季节变化时湿地系统去除主要污染物变化分析 | 第64-68页 |
5.2.1 COD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64-65页 |
5.2.2 NH4~+-N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65-66页 |
5.2.3 TN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66-67页 |
5.2.4 TP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67-68页 |
5.3 湿地系统冬季处理效果强化措施 | 第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6 结论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