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联合企业经济论文--高新技术企业论文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共享程度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实证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10页
图目录第10-11页
表目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知识共享研究进展第13-17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16-17页
    1.3 研究框架第17-18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第18-21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创新点第19-21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1-35页
    2.1 知识共享评价理论基础第21-23页
        2.1.1 知识共享基本理论第21-22页
        2.1.2 知识共享程度评价的内涵与目的第22-23页
    2.2 知识共享的价值体现第23-26页
        2.2.1 知识共享对企业产生绩效第23-24页
        2.2.2 知识共享对团队产生绩效第24-25页
        2.2.3 知识共享对个人产生绩效第25-26页
    2.3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共享概述第26-34页
        2.3.1 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知识共享第26-28页
        2.3.2 知识共享现状第28-29页
        2.3.3 知识共享路径第29-33页
        2.3.4 知识共享体系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评价指标体系第35-56页
    3.1 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第35-36页
    3.2 现有知识共享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36-37页
    3.3 二级评价指标筛选第37-47页
        3.3.1 评价指标筛选问卷设计第39-40页
        3.3.2 调查问卷对象第40-42页
        3.3.3 问卷信度分析及指标筛选第42-46页
        3.3.4 修正后的评价指标体系第46-47页
    3.4 评价指标解释第47-55页
        3.4.1 知识共享主体因素第47-49页
        3.4.2 知识接收者因素第49-50页
        3.4.3 知识共享途径第50页
        3.4.4 知识共享激励机制第50-52页
        3.4.5 共享环境因素第52-54页
        3.4.6 知识特性第54-55页
    3.5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4章 知识共享程度评价模型的构建第56-66页
    4.1 AHP 法与熵权法第56-62页
        4.1.1 AHP 法确定权重第56-60页
        4.1.2 熵权法确定权重第60-61页
        4.1.3 确定综合权重第61-62页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第62-65页
        4.2.1 评价步骤第62-65页
        4.2.2 本文评价数据来源第65页
    4.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知识共享程度评价实证分析第66-81页
    5.1 问卷设计、发放与收回第66页
    5.2 企业知识共享程度综合评价第66-80页
        5.2.1 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第66-75页
        5.2.2 模糊综合评价第75-80页
    5.3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6章 知识共享的对策与建议第81-85页
    6.1 加强信息化对知识共享的促进作用第81-82页
    6.2 强化组织在知识共享中的引导作用第82-83页
    6.3 引导知识拥有者的知识组织化第83-84页
    6.4 本章小结第84-85页
总结与展望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3页
附录Ⅰ第93-96页
附录 Ⅱ第96-100页
附录 Ⅲ第100-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理及传导效率研究
下一篇:家族企业传承中的堑壕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