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1章 人性乌托邦世界的理想构建 | 第9-27页 |
·人性乌托邦的"文学神殿" | 第9-12页 |
·人性乌托邦的不同希冀 | 第12-16页 |
·人性乌托邦的不同建构 | 第16-27页 |
·自然环境的不同描绘 | 第16-21页 |
·人性美的不同表现 | 第21-24页 |
·人情美的不同追求 | 第24-27页 |
第2章 《边城》、《茵梦湖》爱情悲剧的诗意化书写以及悲剧原因探析 | 第27-51页 |
·中西方文学中爱情书写的不同的简略回瞻 | 第27-33页 |
·中国:礼乐文化、儒家教义对青年男女自由爱情的阻隔 | 第27-29页 |
·西方:个体本位、浮士德精神下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 第29-33页 |
·《边城》和《茵梦湖》爱情的诗意化书写及比较 | 第33-38页 |
·《边城》爱情悲剧的形成以及深层原因探析 | 第38-43页 |
·不凑巧:翠翠爱情悲剧的形成 | 第38-40页 |
·对爱情悲剧深层原因的探析 | 第40-43页 |
·《茵梦湖》爱情悲剧的形成及原因的意识形态批判 | 第43-48页 |
·爱情悲剧的形成 | 第43-45页 |
·深层原因的探析及意识形态分析 | 第45-48页 |
·《边城》和《茵梦湖》爱情悲剧原因的比较 | 第48-51页 |
第3章 《边城》和《茵梦湖》的文本深层意蕴探析与比较 | 第51-75页 |
·关于《边城》和《茵梦湖》的主题 | 第51-58页 |
·《边城》的主题 | 第52-54页 |
·《茵梦湖》的主题 | 第54-56页 |
·《边城》与《茵梦湖》主题比较 | 第56-58页 |
·《边城》和《茵梦湖》的人性观 | 第58-62页 |
·《边城》的人性观 | 第58-59页 |
·《茵梦湖》的人性观 | 第59-61页 |
·《边城》和《茵梦湖》人性观的比较 | 第61-62页 |
·《边城》和《茵梦湖》文本深层意蕴的探析与比较 | 第62-75页 |
·《边城》和《茵梦湖》文本深层意蕴的探析 | 第62-71页 |
·《边城》:在"死"与"爱"的幽灵间徘徊 | 第63-67页 |
·意识形态批判:人性理想世界的不可能/可能? | 第67-69页 |
·《茵梦湖》:对"伊甸园"的眷恋和向往 | 第69-70页 |
·对爱情"伊甸园"的意识形态批判 | 第70-71页 |
·《边城》和《茵梦湖》深层意蕴的比较 | 第71-75页 |
·《边城》和《茵梦湖》:不一样的梦想 | 第71-72页 |
·源于人类共同的追求与向往:对美的追求与对诗意地栖居的向往 | 第72-75页 |
结语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