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FRP预应力施加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反拱法 | 第13-15页 |
1.2.2 先张法 | 第15-19页 |
1.2.3 后张法 | 第19-20页 |
1.3 预应力FRP加固的锚固系统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3.1 U型FRP箍 | 第20-21页 |
1.3.2 粘结型锚具 | 第21-22页 |
1.3.3 波形齿锚具 | 第22页 |
1.3.4 夹板式锚具 | 第22-23页 |
1.4 预应力FRP加固的张拉控制应力水平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5 预应力FRP加固的预应力损失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先张预应力CFL加固RC梁预应力损失的实验研究 | 第27-43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3页 |
2.2.1 试件制作 | 第27-28页 |
2.2.2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2.2.3 应变测量方案 | 第29页 |
2.2.4 预应力张拉过程 | 第29-31页 |
2.2.5 初始张拉控制应力水平 | 第31-33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3-41页 |
2.3.1 张拉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 | 第33-35页 |
2.3.2 粘贴过程中的预应力变化 | 第35-36页 |
2.3.3 固化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 | 第36-37页 |
2.3.4 放张过程中的预应力损失 | 第37-39页 |
2.3.5 放张后长期的预应力损失 | 第39-41页 |
2.3.6 总的预应力损失 | 第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先张预应力CFL加固RC梁预应力损失的理论分析 | 第43-55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CFL滑移和锚固系统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第43-45页 |
3.3 粘贴过程中CFL端部和中部高差引起的预应力增长 | 第45-47页 |
3.4 CFL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第47-48页 |
3.5 放张CFL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第48-50页 |
3.6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 第50-52页 |
3.7 总的预应力损失 | 第52-53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先张预应力CFL加固RC梁的最大张拉控制应力 | 第55-75页 |
4.1 引言 | 第55页 |
4.2 最大张拉控制应力的理论计算 | 第55-64页 |
4.2.1 RC梁受拉侧开裂 | 第55-57页 |
4.2.2 纵向CFL断裂 | 第57-59页 |
4.2.3 锚固系统锚固强度不足 | 第59-64页 |
4.3 预应力CFL加固RC梁的有限元模型 | 第64-69页 |
4.3.1 单元类型和本构关系的选择 | 第64-66页 |
4.3.2 模型网格的划分 | 第66页 |
4.3.3 求解 | 第66-67页 |
4.3.4 有限元模型的校核 | 第67-69页 |
4.4 最大张拉控制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 第69-73页 |
4.4.1 FRP宽度的取值 | 第69-70页 |
4.4.2 加固梁的破坏准则 | 第70页 |
4.4.3 最大张拉控制应力的计算结果 | 第70-72页 |
4.4.4 理论值和数值分析值的对比 | 第72-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8页 |
(一) 结论 | 第75-76页 |
(二)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