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角膜与角膜病 | 第12-13页 |
1.2 角膜修复与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人工角膜 | 第14-15页 |
1.2.2 组织工程化角膜 | 第15-16页 |
1.3 胶原在角膜修复材料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1.4 胶原基角膜修复材料的改性技术与方法 | 第18-20页 |
1.4.1 制备复合材料 | 第18页 |
1.4.2 交联 | 第18-19页 |
1.4.2.1 物理交联 | 第18-19页 |
1.4.2.2 化学交联 | 第19页 |
1.4.3 胶原取向与自组装 | 第19-20页 |
1.5 丝素蛋白 | 第20页 |
1.6 紫外光/核黄素交联法与核黄素 | 第20-22页 |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胶原丝素蛋白复合膜的制备及理化性能研究 | 第24-34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 | 第24-26页 |
2.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4-25页 |
2.2.1.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24-25页 |
2.2.1.2 实验设备 | 第25页 |
2.2.2 胶原-丝素蛋白复合膜的制备 | 第25页 |
2.2.3 理化性能表征 | 第25-26页 |
2.2.3.1 复合膜的形貌观察 | 第25-26页 |
2.2.3.2 复合膜的透光率测试 | 第26页 |
2.2.3.3 含水率测试 | 第26页 |
2.2.3.4 力学性能表征 | 第26页 |
2.3 复合膜的理化性能分析 | 第26-32页 |
2.3.1 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分析 | 第26-27页 |
2.3.2 复合膜的透光率分析 | 第27-29页 |
2.3.3 含水率测试 | 第29-30页 |
2.3.4 力学性能表征 | 第30-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胶原丝素蛋白复合膜的生物学性能评价 | 第34-42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 | 第34-36页 |
3.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34-35页 |
3.2.2 HCEC细胞与膜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实验 | 第35-36页 |
3.2.2.1 材料和样品的准备 | 第35页 |
3.2.2.2 细胞培养、传代与接种 | 第35页 |
3.2.2.3 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 第35页 |
3.2.2.4 细胞活性与增殖 | 第35页 |
3.2.2.5 H&E染色组织学切片 | 第35-36页 |
3.2.3 板层移植动物实验 | 第36页 |
3.2.3.1 动物实验实施方法 | 第36页 |
3.2.3.2 裂隙灯观察和荧光素钠染色观察 | 第36页 |
3.3 性能评价 | 第36-41页 |
3.3.1 HCEC细胞与膜的体外相容性实验 | 第36-40页 |
3.3.1.1 细胞形貌 | 第36-38页 |
3.3.1.2 细胞活性与增殖 | 第38页 |
3.3.1.3 H&E染色切片 | 第38-40页 |
3.3.2 板层移植动物实验结果 | 第40-41页 |
3.3.2.1 裂隙灯观察与荧光素钠染色观察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紫外光核黄素引发胶原交联的工艺研究及交联膜的理化性能表征 | 第42-62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6页 |
4.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42-43页 |
4.2.1.1 实验原料 | 第42-43页 |
4.2.1.2 实验设备 | 第43页 |
4.2.2 核黄素引发胶原交联的工艺探究与交联膜的制备 | 第43-44页 |
4.2.3 理化性能表征 | 第44-46页 |
4.2.3.1 交联膜的透光率测试 | 第44页 |
4.2.3.2 交联膜的含水率测试 | 第44页 |
4.2.3.3 交联膜的交联度测试 | 第44-45页 |
4.2.3.4 热变形温度测定 | 第45页 |
4.2.3.5 交联膜的体外降解性能测试 | 第45页 |
4.2.3.6 交联膜的形貌观察 | 第45页 |
4.2.3.7 交联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 第45-46页 |
4.3 交联膜的理化性能分析 | 第46-60页 |
4.3.1 交联膜的透光率测试 | 第46-47页 |
4.3.2 交联膜的含水率测试 | 第47-49页 |
4.3.3 交联膜的交联度测试 | 第49-51页 |
4.3.4 热变形温度测试 | 第51-53页 |
4.3.5 交联膜的体外降解性能测试 | 第53-55页 |
4.3.6 交联膜的形貌观察 | 第55-58页 |
4.3.7 交联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紫外光核黄素交联胶原膜的生物学性能评价 | 第62-68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实验 | 第62-63页 |
5.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62页 |
5.2.2 HCEC细胞与膜的相容性实验 | 第62-63页 |
5.2.2.1 材料和样品的准备 | 第62页 |
5.2.2.2 细胞培养、传代与接种 | 第62页 |
5.2.2.3 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 第62页 |
5.2.2.4 细胞活性与增殖 | 第62页 |
5.2.2.5 H&E染色组织学切片 | 第62-63页 |
5.2.3 板层移植动物实验 | 第63页 |
5.2.3.1 动物实验实施方法 | 第63页 |
5.2.3.2 裂隙灯观察和荧光素钠染色观察 | 第63页 |
5.3 性能评价 | 第63-66页 |
5.3.1 HCEC细胞与膜的相容性实验 | 第63-65页 |
5.3.1.1 细胞形貌 | 第63-64页 |
5.3.1.2 细胞活性与增殖 | 第64-65页 |
5.3.1.3 H&E染色切片 | 第65页 |
5.3.2 板层移植动物实验结果 | 第65-66页 |
5.3.2.1 裂隙灯观察与荧光素钠染色观察 | 第65-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