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胶原基角膜修复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角膜与角膜病第12-13页
    1.2 角膜修复与替代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1.2.1 人工角膜第14-15页
        1.2.2 组织工程化角膜第15-16页
    1.3 胶原在角膜修复材料中的应用第16-18页
    1.4 胶原基角膜修复材料的改性技术与方法第18-20页
        1.4.1 制备复合材料第18页
        1.4.2 交联第18-19页
            1.4.2.1 物理交联第18-19页
            1.4.2.2 化学交联第19页
        1.4.3 胶原取向与自组装第19-20页
    1.5 丝素蛋白第20页
    1.6 紫外光/核黄素交联法与核黄素第20-22页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胶原丝素蛋白复合膜的制备及理化性能研究第24-34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实验第24-26页
        2.2.1 实验材料与设备第24-25页
            2.2.1.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24-25页
            2.2.1.2 实验设备第25页
        2.2.2 胶原-丝素蛋白复合膜的制备第25页
        2.2.3 理化性能表征第25-26页
            2.2.3.1 复合膜的形貌观察第25-26页
            2.2.3.2 复合膜的透光率测试第26页
            2.2.3.3 含水率测试第26页
            2.2.3.4 力学性能表征第26页
    2.3 复合膜的理化性能分析第26-32页
        2.3.1 复合膜的微观形貌分析第26-27页
        2.3.2 复合膜的透光率分析第27-29页
        2.3.3 含水率测试第29-30页
        2.3.4 力学性能表征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三章 胶原丝素蛋白复合膜的生物学性能评价第34-42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实验第34-36页
        3.2.1 实验原料与设备第34-35页
        3.2.2 HCEC细胞与膜的体外生物相容性实验第35-36页
            3.2.2.1 材料和样品的准备第35页
            3.2.2.2 细胞培养、传代与接种第35页
            3.2.2.3 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第35页
            3.2.2.4 细胞活性与增殖第35页
            3.2.2.5 H&E染色组织学切片第35-36页
        3.2.3 板层移植动物实验第36页
            3.2.3.1 动物实验实施方法第36页
            3.2.3.2 裂隙灯观察和荧光素钠染色观察第36页
    3.3 性能评价第36-41页
        3.3.1 HCEC细胞与膜的体外相容性实验第36-40页
            3.3.1.1 细胞形貌第36-38页
            3.3.1.2 细胞活性与增殖第38页
            3.3.1.3 H&E染色切片第38-40页
        3.3.2 板层移植动物实验结果第40-41页
            3.3.2.1 裂隙灯观察与荧光素钠染色观察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紫外光核黄素引发胶原交联的工艺研究及交联膜的理化性能表征第42-62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实验部分第42-46页
        4.2.1 实验原料与设备第42-43页
            4.2.1.1 实验原料第42-43页
            4.2.1.2 实验设备第43页
        4.2.2 核黄素引发胶原交联的工艺探究与交联膜的制备第43-44页
        4.2.3 理化性能表征第44-46页
            4.2.3.1 交联膜的透光率测试第44页
            4.2.3.2 交联膜的含水率测试第44页
            4.2.3.3 交联膜的交联度测试第44-45页
            4.2.3.4 热变形温度测定第45页
            4.2.3.5 交联膜的体外降解性能测试第45页
            4.2.3.6 交联膜的形貌观察第45页
            4.2.3.7 交联膜的力学性能测试第45-46页
    4.3 交联膜的理化性能分析第46-60页
        4.3.1 交联膜的透光率测试第46-47页
        4.3.2 交联膜的含水率测试第47-49页
        4.3.3 交联膜的交联度测试第49-51页
        4.3.4 热变形温度测试第51-53页
        4.3.5 交联膜的体外降解性能测试第53-55页
        4.3.6 交联膜的形貌观察第55-58页
        4.3.7 交联膜的力学性能测试第58-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五章 紫外光核黄素交联胶原膜的生物学性能评价第62-68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实验第62-63页
        5.2.1 实验原料与设备第62页
        5.2.2 HCEC细胞与膜的相容性实验第62-63页
            5.2.2.1 材料和样品的准备第62页
            5.2.2.2 细胞培养、传代与接种第62页
            5.2.2.3 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第62页
            5.2.2.4 细胞活性与增殖第62页
            5.2.2.5 H&E染色组织学切片第62-63页
        5.2.3 板层移植动物实验第63页
            5.2.3.1 动物实验实施方法第63页
            5.2.3.2 裂隙灯观察和荧光素钠染色观察第63页
    5.3 性能评价第63-66页
        5.3.1 HCEC细胞与膜的相容性实验第63-65页
            5.3.1.1 细胞形貌第63-64页
            5.3.1.2 细胞活性与增殖第64-65页
            5.3.1.3 H&E染色切片第65页
        5.3.2 板层移植动物实验结果第65-66页
            5.3.2.1 裂隙灯观察与荧光素钠染色观察第65-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结论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附件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傲慢与偏见》杨缤和孙致礼译本的比较研究--基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
下一篇: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生命特征采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