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自动调整论文

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建模与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第10-12页
    1.3 国内外SVG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2-13页
        1.3.1 国内外SVG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发展趋势第13页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第13-15页
2 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第15-24页
    2.1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工作原理第15-17页
    2.2 SVG与SVC电压-电流特性对比分析第17页
    2.3 SVG装置数学模型的建立第17-23页
        2.3.1 abc坐标系下SVG的数学模型第18-20页
        2.3.2 dq旋转坐标系下SVG的数学模型第20-23页
    2.4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方法的研究第24-42页
    3.1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无功电流的检测第24-30页
        3.1.1 p-q理论第24-25页
        3.1.2 pqi-i理论第25-27页
        3.1.3 两种无功电流检测法比较分析第27-30页
    3.2 静止无功发生器控制方法的研究与设计第30-33页
        3.2.1 电流内环PI控制第30-31页
        3.2.2 电压外环PI控制第31-33页
    3.3 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第33-41页
        3.3.1 SVPWM的基本原理第33-35页
        3.3.2 SVPWM的控制算法分析第35-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静止无功发生器的仿真与结果分析第42-52页
    4.1 静止无功发生器仿真模型的搭建第42-45页
        4.1.1 无功电流检测模块第42-44页
        4.1.2 功率因数计算模块第44页
        4.1.3 SVPWM仿真模块第44-45页
    4.2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45-51页
        4.2.1 阻感性负载第45-47页
        4.2.2 阻容性负载第47-49页
        4.2.3 阻感性负载突变为阻容性负载第49-50页
        4.2.4 阻容性负载突变为阻感性负载第50-51页
    4.3 本章小结第51-52页
5 静止无功发生器的软硬件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第52-64页
    5.1 SVG系统硬件设计方案第52页
    5.2 SVG的主电路参数的选择第52-54页
        5.2.1 IGBT的选择第53页
        5.2.2 SVG直流侧电容的选择第53-54页
        5.2.3 SVG进行并网连接电感的选择第54页
    5.3 信号采样电路的设计第54-57页
        5.3.1 电网电压采样电路设计第54-55页
        5.3.2 电流采样电路设计第55-56页
        5.3.3 直流侧电容电压的采样电路设计第56页
        5.3.4 电压过零检测电路的设计第56-57页
    5.4 驱动电路的设计第57页
    5.5 直流电压源电路设计第57-58页
    5.6 软件设计第58-61页
        5.6.1 主程序的设计第59页
        5.6.2 PI程序设计第59-61页
        5.6.3 SVPWM程序设计第61页
    5.7 系统调试与实验结果分析第61-63页
        5.7.1 电网电压采样第61-62页
        5.7.2 电流采样第62页
        5.7.3 直流侧电容电压采样第62-63页
        5.7.4 电压过零检测电路第63页
        5.7.5 驱动电路第63页
    5.8 本章小结第63-6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6.1 全文总结第64页
    6.2 工作展望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静止无功发生器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交通标志图像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