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妇产科学论文--妇科学论文--不育症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2-21页
    1. 中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症的认识第12-16页
        1.1 PCOS性不孕症的中医学病因病机第12-13页
        1.2 中医药对PCOS性不孕症的治疗第13-16页
    2. 西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症的认识第16-21页
        2.1 PCOS性不孕症的西医学病因病机第16-17页
        2.2 PCOS性不孕症的西医药治疗第17-21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21-28页
    1. 临床资料第21-23页
        1.1 病例来源第21页
        1.2 诊断标准第21页
        1.3 纳入标准第21-22页
        1.4 排除标准第22页
        1.5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第22页
        1.6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第22-23页
    2. 研究方法第23页
        2.1 研究药物第23页
        2.2 服药方法第23页
    3. 观察项目第23-24页
        3.1 一般资料观察第23页
        3.2 血清性激素测定第23-24页
        3.3 阴超监测卵泡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并计算排卵率、妊娠率第24页
        3.4 测定P值第24页
        3.5 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第24页
    4. 统计学处理第24页
    5. 结果第24-27页
        5.1 促排卵治疗前资料比较第24-25页
        5.2 优势卵泡直径及子宫内膜比较第25-26页
        5.3 排卵后第7天孕酮比较第26页
        5.4 排卵率、妊娠率比较第26页
        5.5 未孕患者促排卵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第26-27页
        5.6 未妊娠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比较第27页
    6. 安全性评价第27-28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28-32页
    1. 立题依据第28页
    2. 来曲唑的应用第28-29页
    3. 地屈孕酮的应用第29-30页
    4. 方药组成和分析第30-31页
    5. 不足与展望第31页
    6. 结果分析第31-32页
结论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附录第36-4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0-41页
致谢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细胞介素IL-8及受体CXCR1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一篇:胡椒碱对人结肠癌细胞系表达炎症因子和抗菌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