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一、引言 | 第9-18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 教师专业伦理是教师职业道德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 第9-10页 |
2.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素养方面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10页 |
3.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教师专业伦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1-16页 |
1. 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2. 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13-16页 |
(三) 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2. 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中学教师专业伦理概述 | 第18-25页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1. 教师道德 | 第18页 |
2. 教师职业道德 | 第18-19页 |
3. 专业伦理 | 第19页 |
4. 教师专业伦理 | 第19-20页 |
(二)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特性 | 第20-21页 |
1.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服务宗旨特点 | 第20页 |
2.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服务对象特点 | 第20页 |
3.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表现方式及成果的特点 | 第20-21页 |
(三)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的价值 | 第21-23页 |
1. 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 | 第21页 |
2. 保障学生的教育权益 | 第21-22页 |
3. 维护教师的专业自主权 | 第22-23页 |
(四)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1. 社会学基础 | 第23页 |
2. 心理学基础 | 第23-24页 |
3. 教育学基础 | 第24-25页 |
三、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的现状调查 | 第25-41页 |
(一) 调查设计 | 第25-27页 |
1. 调查目的 | 第25页 |
2. 调查对象 | 第25-26页 |
3. 调查内容 | 第26-27页 |
4. 调查方法 | 第27页 |
(二) 问卷调查结果 | 第27-36页 |
1. 中学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专业伦理现状 | 第27-29页 |
2. 中学教师对待学生的专业伦理现状 | 第29-31页 |
3. 中学教师对待同事的专业伦理现状 | 第31-33页 |
4. 中学教师对待家长的专业伦理现状 | 第33-35页 |
5. 中学教师对待学校、社区的专业伦理现状 | 第35-36页 |
(三) 研究结论 | 第36-41页 |
1.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表现总体状况 | 第37-38页 |
2. 不同中学教师专业伦理表现水平的差异比较 | 第38-41页 |
四、中学教师专业伦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41-49页 |
(一)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1. 对待学生的专业服务意识淡薄 | 第41-42页 |
2. 与同事之间存在不适当的竞争行为 | 第42页 |
3. 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方式倾向物质化 | 第42-43页 |
4. 教师对于自身的要求较低,缺乏自我提升意识 | 第43页 |
5. 教师专业伦理素养在多方面表现不强 | 第43-44页 |
(二)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9页 |
1. 个体原因 | 第44-45页 |
2. 体制原因 | 第45-47页 |
3. 文化原因 | 第47-49页 |
五、提升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素养的理性思考 | 第49-55页 |
(一) 个人素质 | 第49-51页 |
1. 更新观念:明确教师自身的专业地位,走专业发展之路 | 第49-50页 |
2. 提高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专业伦理技能 | 第50页 |
3. 加强教师的道德自律 | 第50-51页 |
(二) 校园环境 | 第51-52页 |
1. 改善校园物质环境 | 第51页 |
2. 提升校园文化环境 | 第51-52页 |
3. 校长及教师集体提供良好的支持氛围 | 第52页 |
(三) 培养体制 | 第52-55页 |
1. 重视中学教师专业伦理培养、培训的一体化 | 第52-53页 |
2. 针对性的对处在不同阶段的中学教师实行教师专业伦理教育 | 第53页 |
3. 创新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模式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附录1 中学教师专业伦理现状调查问卷 | 第58-60页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第60页 |
附录3 学生访谈提纲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