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 1.1 苦参碱概述 | 第9-10页 |
| 1.2 苦参碱类衍生物的分离发现 | 第10-11页 |
| 1.3 苦参碱类生物碱的全合成 | 第11-12页 |
| 1.4 苦参碱类衍生物的合成 | 第12-25页 |
| 1.4.1 13和14-位的修饰 | 第12-20页 |
| 1.4.2 15-位羰基的修饰 | 第20页 |
| 1.4.3 15和16-位内酰胺水解开环后的修饰 | 第20-25页 |
| 1.5 苦参碱的成盐改造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立题依据和化合物设计 | 第27-29页 |
| 2.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27页 |
| 2.2 14位芳香甲烯基苦参碱衍生物的设计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实验及讨论 | 第29-79页 |
| 3.1 药品与试剂 | 第29页 |
| 3.2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 3.3 14位苦参碱衍生物的合成 | 第30-47页 |
| 3.3.1 14位吡咯甲烯基苦参碱衍生物系列Ⅰ | 第30-31页 |
| 3.3.2 14位吲哚甲烯基苦参碱衍生物系列Ⅱ | 第31-32页 |
| 3.3.3 14位芳香甲烯基硫代苦参碱衍生物系列Ⅲ | 第32页 |
| 3.3.4 化合物a1-a23和b1-b35的合成 | 第32页 |
| 3.3.5 硫代苦参碱中间体2的合成 | 第32-33页 |
| 3.3.6 14位吡咯甲烯基苦参碱衍生物系列Ⅰ的合成(A1-A23) | 第33页 |
| 3.3.7 14位吲哚甲烯基苦参碱衍生物系列Ⅱ的合成(B1-B35) | 第33页 |
| 3.3.8 14位芳香甲烯基硫代苦参碱衍生物系列Ⅲ的合成(C1-C30) | 第33-47页 |
| 3.4 中间产物及苦参碱衍生物的合成讨论 | 第47-48页 |
| 3.4.1 中间体硫代苦参碱反应条件探索 | 第47页 |
| 3.4.2 苦参碱衍生物的反应条件探索 | 第47-48页 |
| 3.5 苦参碱衍生物绝对构型确定 | 第48页 |
| 3.6 苦参碱衍生物的理化性质、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数据 | 第48-79页 |
| 第四章 药理实验部分 | 第79-91页 |
| 4.1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第79-84页 |
| 4.1.1 实验材料 | 第79页 |
| 4.1.2 实验方法 | 第79页 |
| 4.1.3 实验结果 | 第79-84页 |
| 4.2 细胞周期 | 第84-86页 |
| 4.2.1 实验药物 | 第84页 |
| 4.2.2 实验方法 | 第84页 |
| 4.2.3 实验结果 | 第84-86页 |
| 4.3 细胞凋亡 | 第86-88页 |
| 4.3.1 实验药物 | 第86页 |
| 4.3.2 实验方法 | 第86页 |
| 4.3.3 实验结果 | 第86-88页 |
| 4.4 Western blot | 第88页 |
| 4.4.1 实验药物 | 第88页 |
| 4.4.2 实验方法 | 第88页 |
| 4.4.3 实验结果 | 第88页 |
| 4.5 构效关系研究 | 第88-91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2页 |
| 5.1 结论 | 第91页 |
| 5.2 展望 | 第91-92页 |
| 附录 | 第92-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