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19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1.3 研究流程与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流程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国内外现状及典型城市发展历程综述 | 第19-37页 |
2.1 理论研究现状综述 | 第19-24页 |
2.1.1 区域创新设计理论 | 第19-20页 |
2.1.2 竞争力理论 | 第20-22页 |
2.1.3 产业发展理论 | 第22-24页 |
2.2 案例研究综述 | 第24-36页 |
2.2.1 国外典型城市案例研究 | 第24-32页 |
2.2.2 国内典型城市案例研究 | 第32-34页 |
2.2.3 典型城市调研小结 | 第34-3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创新设计竞争力指标体系 | 第37-55页 |
3.1 创新设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第37-41页 |
3.1.1 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指标体系构建理论 | 第37-38页 |
3.1.2 基于创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 | 第38-41页 |
3.2 创新设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 第41-45页 |
3.2.1 创新设计竞争力评价体系一级指标 | 第41-43页 |
3.2.2 创新设计竞争力评价体系二级指标的选取 | 第43-45页 |
3.3 创新设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4页 |
3.3.1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45-46页 |
3.3.2 创新设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获取样本数据 | 第46-47页 |
3.3.3 因子分析结果分析 | 第47-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创新设计产业成长模型 | 第55-62页 |
4.1 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55页 |
4.2 创新设计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发展过程 | 第55-57页 |
4.2.1 创新设计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56页 |
4.2.2 创新设计产业的发展过程 | 第56-57页 |
4.3 创新设计产业成长动力学模型 | 第57-60页 |
4.3.1 创新设计产业的“一向三环”模型 | 第57-60页 |
4.3.2 创新设计产业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创新设计竞争力提升与创新设计产业发展的关系模型与作用机制 | 第62-66页 |
5.1 创新设计产业链的形成 | 第62-63页 |
5.2 创新设计竞争力与产业链的关系 | 第63-64页 |
5.3 创新设计产业与产业链的关系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浙江制造业现状及面向浙江制造的设计竞争力提升战略与实施建议 | 第66-80页 |
6.1 浙江制造现状分析 | 第66-68页 |
6.1.1 制造业规模较大但增加值率在逐步下降 | 第66-67页 |
6.1.2 制造业产值结构变化基本合理 | 第67-68页 |
6.1.3 制造业行业集聚度呈上升趋势,产业链逐步显现 | 第68页 |
6.2 浙江省创新设计竞争力现状 | 第68-69页 |
6.2.1 政府的积极引导初见成效 | 第68-69页 |
6.2.2 多个方面仍存在不足 | 第69页 |
6.3 浙江省创新设计产业政策现状 | 第69-74页 |
6.3.1 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 第70-72页 |
6.3.2 推进创新设计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 | 第72-73页 |
6.3.3 创新战略政策 | 第73-74页 |
6.4 面向浙江制造的设计竞争力提升战略与实施建议 | 第74-79页 |
6.4.1 实施设计人才开发战略,激发创新设计产业区域活力 | 第74-76页 |
6.4.2 加速完善创新设计产业链 | 第76页 |
6.4.3 鼓励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 | 第76-77页 |
6.4.4 优化政府财政政策和资金分配 | 第77页 |
6.4.5 建立创新设计产业服务平台 | 第77-78页 |
6.4.6 提高设计产业繁荣度指数和基础设施指数 | 第78-7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4页 |
7.1 研究结果总结 | 第80-81页 |
7.2 研究不足 | 第81-82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附录 | 第90-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