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4-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4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青少年 | 第17页 |
2.1.2 犯罪 | 第17页 |
2.1.3 政府治理 | 第17-18页 |
2.1.4 政府预防与矫正犯罪 | 第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社会支持理论 | 第18-19页 |
2.2.2 地方政府治理理论 | 第19页 |
2.2.3 犯罪社会学理论 | 第19-20页 |
第三章 萧山区青少年犯罪案件的分析 | 第20-28页 |
3.1 萧山区青少年犯罪总体概况 | 第20-21页 |
3.1.1 萧山区概况 | 第20页 |
3.1.2 萧山区青少年犯罪概况 | 第20-21页 |
3.2 萧山区青少年犯罪类型具体分析 | 第21-25页 |
3.2.1 涉财类犯罪 | 第21-22页 |
3.2.2 涉暴型犯罪 | 第22页 |
3.2.3 涉黄型犯罪 | 第22-23页 |
3.2.4 涉毒型犯罪 | 第23-24页 |
3.2.5 其他新型犯罪 | 第24-25页 |
3.3 萧山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 第25-28页 |
3.3.1 青少年犯罪主体日益低龄化 | 第25-26页 |
3.3.2 青少年犯罪类型多样化 | 第26页 |
3.3.3 青少年犯罪日益团伙化 | 第26-27页 |
3.3.4 农村青少年犯罪逐渐增多 | 第27-28页 |
第四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 第28-33页 |
4.1 社会转型对青少年的影响 | 第28-29页 |
4.2 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 | 第29页 |
4.3 经济贫困对青少年的影响 | 第29-30页 |
4.4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 | 第30页 |
4.5 学校方面对青少年的影响 | 第30-31页 |
4.6 个人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 | 第31-33页 |
第五章 青少年犯罪的政府预防 | 第33-40页 |
5.1 政府预防的概念 | 第33页 |
5.2 政府加强青少年犯罪社会预防 | 第33-37页 |
5.2.1 建立健全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文化环境 | 第33-35页 |
5.2.2 关注和解决青少年遇到的实际问题 | 第35-36页 |
5.2.3 推进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特殊青少年帮扶工作 | 第36-37页 |
5.3 政府主导青少年犯罪学校预防 | 第37-38页 |
5.3.1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 第37页 |
5.3.2 合理规范青少年不良行为 | 第37-38页 |
5.4 政府引导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 | 第38-40页 |
5.4.1 关注单亲家庭的青少年教育 | 第38页 |
5.4.2 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 | 第38-39页 |
5.4.3 优化教育方法 | 第39-40页 |
第六章 青少年犯罪的政府矫正 | 第40-45页 |
6.1 政府矫正的概念 | 第40页 |
6.2 青少年犯罪的矫正方式 | 第40-45页 |
6.2.1 完善青少年犯罪的立法 | 第40-41页 |
6.2.2 社区矫正、企业帮教等多种矫正方式并存 | 第41-42页 |
6.2.3 各部门协作,构建完整的青少年犯罪治理体系 | 第42-43页 |
6.2.4 做好青少年罪犯回归社会的工作 | 第43-45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