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页 |
前言 | 第7-8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无核白葡萄概述 | 第8-11页 |
1.2.1 无核白葡萄品种简介 | 第8-9页 |
1.2.2 无核白葡萄生产现状 | 第9页 |
1.2.3 无核白葡萄品质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4 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特点 | 第10-11页 |
1.2.5 葡萄果实膨大的常用药剂及其应用 | 第11页 |
1.3 赤霉素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1 促进茎的伸长生长 | 第12页 |
1.3.2 诱导开花 | 第12-13页 |
1.3.3 打破休眠 | 第13页 |
1.3.4 促进雄花分化 | 第13页 |
1.3.5 其他生理效应 | 第13-14页 |
1.4 赤霉素在葡萄上的应用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4.1 使葡萄无核化 | 第14页 |
1.4.2 使葡萄果实膨大 | 第14页 |
1.4.3 促进葡萄成熟、提高坐果率和拉长果穗 | 第14页 |
1.4.4 赤霉素在葡萄上应用的注意事项 | 第14-16页 |
2 材料及方法 | 第16-19页 |
2.1 材料与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2.1.1 试验地点 | 第16页 |
2.1.2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2.1.3 试验试剂 | 第16页 |
2.1.4 试验处理 | 第16-17页 |
2.2 测定内容及方法 | 第17-18页 |
2.2.1 果穗长度的测量 | 第17页 |
2.2.2 果实生长动态的调查 | 第17页 |
2.2.3 单果重的测定 | 第17页 |
2.2.4 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 第17页 |
2.2.5 总糖、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2.2.6 有机酸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2.2.7 果实花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17页 |
2.2.8 蔗糖转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17-18页 |
2.2.9 Ca2+-ATPase活性的测定 | 第18页 |
2.3 试验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9-29页 |
3.1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穗长度的影响 | 第19页 |
3.2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纵径的影响 | 第19-20页 |
3.3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横径的影响 | 第20-21页 |
3.4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形指数的影响 | 第21-22页 |
3.5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单果重的影响 | 第22页 |
3.6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第22-23页 |
3.7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可溶性总糖的影响 | 第23-24页 |
3.8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还原糖的影响 | 第24页 |
3.9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0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花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3.11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酸性转化酶的影响 | 第26-27页 |
3.12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细胞壁酸性转化酶的影响 | 第27-28页 |
3.13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中性转化酶的影响 | 第28页 |
3.14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Ca~(2+)-ATPase活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2页 |
4.1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29-30页 |
4.2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第30页 |
4.3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中转化酶及Ca~(2+)-ATPase酶的影响 | 第30-32页 |
5 结论 | 第32-33页 |
5.1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外在品质的影响 | 第32页 |
5.2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 | 第32页 |
5.3 赤霉酸对无核白葡萄果实相关酶和离子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作者简介 | 第38-39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