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0 前言 | 第12页 |
1 突变体库的构建 | 第12-14页 |
1.1 自发突变 | 第12-13页 |
1.2 体细胞无性系的变异 | 第13页 |
1.3 物理和化学方法创建突变体库 | 第13页 |
1.4 插入位点变异 | 第13-14页 |
1.5 同源重组突变法 | 第14页 |
2 突变体的选择与鉴定 | 第14-15页 |
3 番茄突变体库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4 提高植物耐盐能力可能的方法 | 第15-16页 |
4.1 利用栽培措施 | 第15页 |
4.2 耐盐品种的培育 | 第15-16页 |
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及目的意义 | 第16-18页 |
5.1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5.2 主要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导加工番茄耐盐突变体的检测 | 第18-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18-20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20-23页 |
2 结果分析 | 第23-30页 |
2.1 EMS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 番茄突变体表型统计 | 第24-28页 |
2.3 耐盐突变体的PCR-SSCP法分子检测 | 第28-30页 |
3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加工番茄耐盐突变体耐盐相关基因的转录组测序分析 | 第32-4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4页 |
1.1 材料及处理 | 第32-33页 |
1.2 番茄叶片转录组测序 | 第33页 |
1.3 差异表达基因(DEGs)鉴定 | 第33页 |
1.4 DEGs的GO和KEGG富集分析 | 第33页 |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3-34页 |
1.6 从DEGs中筛选耐盐候选基因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4页 |
2.1 测序质量分析 | 第34-36页 |
2.2 差异基因鉴定及分析 | 第36-38页 |
2.3 DEGs的GO分类和富集分析 | 第38-40页 |
2.4 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代谢途径分析 | 第40-43页 |
2.5 差异表达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 | 第43-44页 |
2.6 耐盐候选基因筛选 | 第44页 |
3 讨论 | 第44-47页 |
第四章 耐盐候选基因的分析与克隆 | 第47-62页 |
1 试验材料 | 第47-48页 |
1.1 材料与试剂 | 第47页 |
1.2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47-48页 |
2 试验方法 | 第48-53页 |
2.1 试验材料的准备 | 第48页 |
2.2 总RNA的提取 | 第48-49页 |
2.3 cDNA第一链的获得 | 第49页 |
2.4 番茄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 | 第49-51页 |
2.5 候选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1-52页 |
2.6 候选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53页 |
2.7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GV3101 | 第53页 |
3 结果分析 | 第53-60页 |
3.1 番茄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 第53-54页 |
3.2 番茄耐盐候选基因的克隆 | 第54-58页 |
3.3 耐盐候选基因SyGDPA1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8-60页 |
4 讨论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71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