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12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34页 |
2.1 炉外精炼 | 第14-18页 |
2.2 RH真空精炼技术及其发展 | 第18-27页 |
2.2.1 RH真空精炼技术的原理及发展 | 第18-25页 |
2.2.2 RH真空精炼技术的功能及优点 | 第25-27页 |
2.3 RH真空脱碳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意义及现状 | 第27-31页 |
2.3.1 RH脱碳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2.3.2 国外RH真空脱碳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 第28-30页 |
2.3.3 国内RH真空脱碳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 第30-31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31-34页 |
第3章 RH真空脱碳过程动力学模型 | 第34-52页 |
3.1 RH真空脱碳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3.1.1 RH真空脱碳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假设及建立 | 第34-35页 |
3.1.2 RH真空脱碳动力学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35-36页 |
3.2 RH脱碳动力学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 | 第36-46页 |
3.2.1 脱碳热力学 | 第36-37页 |
3.2.2 脱碳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37-45页 |
3.2.3 模型求解方法 | 第45页 |
3.2.4 模型的验证 | 第45-46页 |
3.3 不同工艺参数对脱碳的影响 | 第46-52页 |
3.3.1 初始碳含量对脱碳的影响 | 第46-49页 |
3.3.2 初始氧含量对脱碳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3 真空度对脱碳的影响 | 第50-52页 |
第4章 考虑循环流量条件下的R脱碳动力学模型 | 第52-62页 |
4.1 循环流量的实验测定方案 | 第52页 |
4.2 循环流量的实验测定方法 | 第52-54页 |
4.3 循环流量与传质系数的相关性 | 第54-55页 |
4.4 结果及分析 | 第55-6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