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太阳能资源利用 | 第12-13页 |
1.4 土壤源热泵系统原理 | 第13-15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6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汉中地区气候、负荷及蓄能特性 | 第18-34页 |
2.1 汉中地区气候特征 | 第18-21页 |
2.1.1 汉中地区气候特点构成 | 第18-19页 |
2.1.2 汉中当地天气气候 | 第19-21页 |
2.2 汉中地区建筑能耗与负荷特性 | 第21-29页 |
2.2.1 汉中地区能耗现状 | 第21-22页 |
2.2.2 汉中地区负荷特性 | 第22-29页 |
2.3 汉中地区土壤蓄能策略 | 第29-33页 |
2.3.1 地质与土壤热物性 | 第29-31页 |
2.3.2 汉中地区土壤源热泵使用特点 | 第31-32页 |
2.3.3 汉中地区太阳能补偿式土壤源热泵系统集成及设计模式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太阳能补偿式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 | 第34-52页 |
3.1 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34-37页 |
3.2 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设计 | 第37-43页 |
3.2.1 冬季采暖时集热器面积的计算 | 第38-40页 |
3.2.2 夏季补偿系统集热器面积的确定 | 第40-41页 |
3.2.3 集热器最佳倾角的确定 | 第41页 |
3.2.4 集热器的布置间距 | 第41-43页 |
3.2.5 集热器的连接 | 第43页 |
3.3 蓄热水箱的设计 | 第43-44页 |
3.4 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 | 第44-48页 |
3.5 板式换热器选型 | 第48-50页 |
3.6 热泵机组的选型 | 第50-5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太阳能补偿式土壤源热泵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2-62页 |
4.1 TRNSYS软件介绍 | 第52-53页 |
4.2 模型假设条件 | 第53-55页 |
4.3 太阳能补偿式土壤源热泵系统中应用的模块 | 第55-60页 |
4.3.1 建筑物 | 第55-56页 |
4.3.2 太阳能集热器 | 第56-57页 |
4.3.3 地埋管换热器 | 第57-58页 |
4.3.4 热泵机组 | 第58-60页 |
4.3.5 水泵 | 第60页 |
4.3.6 蓄热水箱 | 第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太阳能补偿式土壤源热泵系统动态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62-82页 |
5.1 地下土壤温度变化动态模拟结果 | 第62-72页 |
5.1.1 有无太阳能补偿对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 | 第62-63页 |
5.1.2 两种模式下土壤温度逐时变化情况 | 第63-72页 |
5.2 热泵的运行性能分析 | 第72-80页 |
5.2.1 热泵效率的分析 | 第72-77页 |
5.2.2 热泵能耗的分析 | 第77-8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6章 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 第82-88页 |
6.1 系统初投资分析 | 第82-84页 |
6.2 系统的年运行费用 | 第84-85页 |
6.3 利用费用年值法对系统进行分析 | 第85-8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结论 | 第88页 |
展望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