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选题由来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 第11-12页 |
1.1.2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必然要求 | 第12页 |
1.1.3 切实贯彻执行好党的群众路线的客观需要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2.1 国外研究述评 | 第13-15页 |
1.2.2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5-2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3.1 秉持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基本方法 | 第21页 |
1.3.2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 第21页 |
1.3.3 注重比较研究法 | 第21页 |
1.4 主要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 第21-23页 |
第2章 建国后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与实践的发展轨迹 | 第23-31页 |
2.1 1957年以前的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与实践 | 第23-25页 |
2.2 1957年以后毛泽东对群众路线若干问题认识的变化 | 第25-31页 |
2.2.1 “大跃进”前后偏离正轨,步入误区 | 第25-27页 |
2.2.2 调整时期有所修正,较好落实 | 第27-28页 |
2.2.3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群众路线的干扰破坏 | 第28-31页 |
第3章 建国后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理论探索 | 第31-45页 |
3.1 强调执政必须遵循群众路线领导方法 | 第31-32页 |
3.2 深化对群众路线科学内涵的认识 | 第32-34页 |
3.3 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 | 第34-36页 |
3.4 深刻诠释群众路线在各领域的表现形式 | 第36-45页 |
3.4.1 经济领域 | 第36-39页 |
3.4.2 政治领域 | 第39-43页 |
3.4.3 社会领域 | 第43-45页 |
第4章 建国后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实践探索 | 第45-55页 |
4.1 制度建构——实践探索的集中表现 | 第45-46页 |
4.2 实践探索之制度建构的主要内容 | 第46-52页 |
4.2.1 调查研究制度 | 第46-48页 |
4.2.2 劳动制度 | 第48-50页 |
4.2.3 蹲点制度 | 第50-52页 |
4.3 实践探索之制度建构的特征 | 第52-55页 |
4.3.1 从设置上看,交叉重叠 | 第53页 |
4.3.2 从内容上看,以干部为视角 | 第53-54页 |
4.3.3 从运行上看,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 第54-55页 |
第5章 建国后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与实践的局限性 | 第55-75页 |
5.1 把群众路线等同于群众运动 | 第55-65页 |
5.1.1 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的逻辑关系 | 第55-58页 |
5.1.2 毛泽东对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的混淆 | 第58-59页 |
5.1.3 混淆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的主要原因 | 第59-65页 |
5.2 对群众路线内在规定性贯彻不彻底 | 第65-75页 |
5.2.1 “主体—主体”建构模式下群众路线的内在规定性 | 第65-67页 |
5.2.2 对内在规定性贯彻不彻底的具体表现 | 第67-70页 |
5.2.3 对群众路线内在规定性贯彻不彻底的主要原因 | 第70-75页 |
第6章 建国后的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与实践的启示 | 第75-85页 |
6.1 正确认识建国后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与实践 | 第75-77页 |
6.1.1 对待毛泽东晚年群众路线思想与实践要辩证分析 | 第75页 |
6.1.2 明确践行群众路线的失误是探索中的失误 | 第75-76页 |
6.1.3 评价失误要置于毛泽东一生的功过中综合评价 | 第76-77页 |
6.2 建国后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与实践的现实启示 | 第77-85页 |
6.2.1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三者的有机统一 | 第77-80页 |
6.2.2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始终把党的领导与依靠群众密切结合 | 第80-81页 |
6.2.3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方法 | 第81-82页 |
6.2.4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以制度化与法制化为发展导向 | 第82-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