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 | 第12-14页 |
1.2.2 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 | 第14-15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15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视觉系统基本理论 | 第17-24页 |
2.1 视觉生理学 | 第17-19页 |
2.1.1 眼球 | 第18页 |
2.1.2 视网膜 | 第18-19页 |
2.1.3 外侧膝状体 | 第19页 |
2.1.4 视皮层 | 第19页 |
2.2 视觉心理物理学 | 第19-23页 |
2.2.1 视觉多通道特性 | 第20页 |
2.2.2 亮度特性 | 第20-21页 |
2.2.3 视觉敏感度带通特性 | 第21-22页 |
2.2.4 掩盖效应 | 第22-23页 |
2.2.5 视觉注意机制 | 第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图像质量评估方法 | 第24-38页 |
3.1 全参考图像质量评估算法 | 第25-30页 |
3.1.1 基于像素域的图像质量评估算法 | 第26页 |
3.1.2 基于人类视觉系统仿生学的图像质量评估算法 | 第26-28页 |
3.1.3 工程类的图像质量评估算法 | 第28-30页 |
3.2 半参考图像质量评估算法 | 第30-32页 |
3.3 无参考图像质量评估算法 | 第32-34页 |
3.4 客观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的有效性验证 | 第34-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基于视觉注意力的 2D图像质量评估算法 | 第38-49页 |
4.1 基础理论概述 | 第38-41页 |
4.2 基于视觉注意力的 2D图像质量评估算法 | 第41-44页 |
4.2.1 人类视觉注意机制 | 第41-42页 |
4.2.2 整体算法的实现 | 第42-44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4.3.1 实验环境 | 第44页 |
4.3.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4-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基于特征提取和区域分割的 3D图像质量评估算法 | 第49-68页 |
5.1 理论基础概述 | 第49-57页 |
5.1.1 阈值分割 | 第49-51页 |
5.1.2 特征提取 | 第51-54页 |
5.1.3 深度信息视觉特征 | 第54-57页 |
5.2 基于特征提取和阈值分割的 3D图像质量评估算法的实现 | 第57-60页 |
5.3 实验结果和性能分析 | 第60-67页 |
5.3.1 实验环境 | 第60-62页 |
5.3.2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62-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68页 |
6.2 本文的工作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