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我国助学贷款政策的公共效益与现实困境 | 第11-19页 |
(一) 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概念界定及实施历程 | 第11-14页 |
1. 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2.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历程 | 第12-14页 |
(二)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公共效益 | 第14-16页 |
(三)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现实困境 | 第16-19页 |
1.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省属、部属高校之间开展不均衡 | 第16-17页 |
2. 经营国家助学贷款的商业银行惜贷 | 第17页 |
3. 银行与学校合作有待加强 | 第17页 |
4. 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还款拖欠率过高,学生的诚信水平受到质疑 | 第17-19页 |
二、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19-24页 |
(一)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现状 | 第19-20页 |
(二)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的原因 | 第20-24页 |
1. 学生: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二维考察 | 第21页 |
2. 银行:投入与产出的博弈 | 第21-22页 |
3. 学校:资助与育人的互动 | 第22页 |
4. 家庭:得与失的考量 | 第22页 |
5.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现实需求和与时俱进的诉求 | 第22-24页 |
三、我国助学贷款违约的治理原则与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24-30页 |
(一) 我国助学贷款违约的治理原则 | 第24-26页 |
(二) 国内外违约治理的经验借鉴 | 第26-30页 |
1. 发达国家违约治理的经验分析 | 第26-28页 |
2. 国内违约治理的经验分析 | 第28-30页 |
四、我国助学贷款信任与约束机制的构建——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 第30-34页 |
(一) “双线资助”工作模式融入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 第30-31页 |
(二) 国家助学贷款“五化”信任与约束机制的构建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