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2 金纳米粒子概述 | 第10-11页 |
1.3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与包覆概述 | 第11-13页 |
1.3.1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11-12页 |
1.3.2 金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覆 | 第12-13页 |
1.4 金纳米粒子的催化特性及应用概述 | 第13-16页 |
1.5 双金属纳米粒子概述 | 第16-18页 |
1.5.1 双金属纳米粒子合成及形貌 | 第16-17页 |
1.5.2 金银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催化应用概述 | 第17-18页 |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0-21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0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0-21页 |
2.2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1-22页 |
2.2.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UV-vis) | 第21页 |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1页 |
2.2.3 全自动比表面积及中孔、微孔、物理吸附仪 | 第21-22页 |
2.3 实验相关催化体系 | 第22-23页 |
第3章 金纳米粒子的全包覆及催化特性研究 | 第23-36页 |
3.1 金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23-24页 |
3.2 金纳米粒子的全包覆 | 第24-28页 |
3.2.1 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粒子 | 第25-26页 |
3.2.2 碳包覆金纳米粒子 | 第26-28页 |
3.3 两种全包覆金纳米粒子催化性能研究 | 第28-34页 |
3.3.1 二氧化硅包覆金的催化性能 | 第29-30页 |
3.3.2 碳包覆金纳米粒子的催化特性研究 | 第30-33页 |
3.3.3 由两种不同包覆物的全包覆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对比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4章 二氧化硅半包覆金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催化特性研究 | 第36-45页 |
4.1 二氧化硅半包覆金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36-37页 |
4.2 二氧化硅半包覆金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 | 第37-41页 |
4.3 半包覆纳米粒子可重复利用性及稳定性研究 | 第41-44页 |
4.3.1 二氧化硅半包覆金纳米粒子可重复利用性 | 第41-42页 |
4.3.2 半包覆纳米粒子的稳定性 | 第42-4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金银JANUS双球纳米粒子 | 第45-50页 |
5.1 JANUS双球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 | 第45-47页 |
5.1.1 Janus双球纳米粒子的合成 | 第45-46页 |
5.1.2 Janus双球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46-47页 |
5.2 金银JANUS双球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测试 | 第47-4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