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污泥微波热解—发电联合系统能量效率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4页
    1.1 课题背景第10页
    1.2 污泥的来源、性质及环境影响第10-13页
        1.2.1 污泥的来源第10-11页
        1.2.2 污泥的组成与性质第11-12页
        1.2.3 污泥的环境影响第12-13页
    1.3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第13-16页
        1.3.1 传统污泥处理处置技术第13-15页
        1.3.2 污泥资源化处理技术第15-16页
    1.4 污泥微波热解技术第16-17页
        1.4.1 微波辅助热解技术原理第16页
        1.4.2 污泥微波热解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6-17页
    1.5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17-20页
        1.5.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基本原理第17-19页
        1.5.2 国外SOFC发电技术研究现状第19-20页
        1.5.3 我国SOFC发电技术研究现状第20页
    1.6 微型燃气轮机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第20-23页
        1.6.1 微型燃气轮机技术简介第20-21页
        1.6.2 国外微型燃气轮机技术研发与应用现状第21-22页
        1.6.3 国内微型燃气轮机技术研发与应用现状第22-23页
    1.7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4-28页
    2.1 实验材料第24页
        2.1.1 污水污泥的性质第24页
        2.1.2 实验仪器与化学试剂第24页
    2.2 污泥微波热解实验方法第24-25页
    2.3 污泥微波热解产物分析方法第25-28页
        2.3.1 污泥热解产物特性的测定第25-26页
        2.3.2 气体产物的检测方法第26页
        2.3.3 液体产物的检测方法第26页
        2.3.4 固体产物的检测方法第26-28页
第3章 污泥微波热解产物分布与能量分析第28-43页
    3.1 污泥微波热解产物分布研究第28-34页
        3.1.1 污泥升温规律和热重分析第28-29页
        3.1.2 污泥热解过程的质量平衡第29-31页
        3.1.3 热解产物的元素组成第31-32页
        3.1.4 污泥微波热解气成分第32-34页
    3.2 污泥微波热解过程能量衡算第34-39页
        3.2.1 污泥热解系统的能量输出第35-37页
        3.2.2 污泥微波热解系统的能量输入第37-38页
        3.2.3 污泥微波热解过程能量指标第38-39页
    3.3 工业污泥微波热解装置模拟第39-41页
        3.3.1 污泥的微波吸收性质第39-40页
        3.3.2 连续式工业污泥微波热解装置模拟参数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污泥微波热解气发电系统能效分析第43-65页
    4.1 污泥热解气为燃料的SOFC-MGT联合发电系统模型第43-52页
        4.1.1 SOFC-MGT联合发电系统结构第43-44页
        4.1.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模型第44-48页
        4.1.3 微型燃气轮机模型第48-51页
        4.1.4 SOFC-MGT联合发电系统其它部件模型第51-52页
        4.1.5 SOFC-MGT联合发电系统的能量效率参数第52页
    4.2 SOFC-MGT联合发电系统性能分析第52-57页
        4.2.1 发电系统设计参数及运行条件第52-53页
        4.2.2 设计工况下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第53-54页
        4.2.3 SOFC-MGT联合发电系统变工况分析第54-57页
    4.3 污泥热解-发电联合系统?分析第57-63页
        4.3.1 污泥热解-发电联合系统结构第57-58页
        4.3.2 污泥热解-发电联合系统?平衡模型第58-61页
        4.3.3 污泥热解-发电系统的?损失和?效率第61-63页
    4.4 本章小节第63-65页
结论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1-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上海地区环境与人体介质中多溴联苯醚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下一篇:渗氮煤焦高温还原NO反应性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