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引言 | 第12-14页 |
1.1.1 发光的定义和分类 | 第12-13页 |
1.1.2 发光材料 | 第13-14页 |
1.2 白光LED照明技术 | 第14-17页 |
1.2.1 发光二极管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简史 | 第14-15页 |
1.2.2 白光LED的制备技术 | 第15-17页 |
1.2.2.1 多色LED组合法 | 第15-16页 |
1.2.2.2 多量子阱法 | 第16页 |
1.2.2.3 荧光粉涂覆光转换法 | 第16-17页 |
1.3 白光LED用红色荧光粉的研究进展 | 第17-24页 |
1.3.1 硫化物、硫氧化物系红色荧光粉 | 第18-19页 |
1.3.1.1 硫化物系红色荧光粉 | 第18页 |
1.3.1.2 硫氧化物系红色荧光粉 | 第18-19页 |
1.3.2 氮化物系红色荧光粉 | 第19-22页 |
1.3.2.1 M_2Si_5N_8:Eu~(2+) (M= Ca, Sr, Ba)红色荧光粉 | 第19-20页 |
1.3.2.2 Ca AlSi N_3:Eu~(2+)红色荧光粉 | 第20-22页 |
1.3.3 铝酸盐系红色荧光粉 | 第22-24页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4.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24页 |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LaSr_2AlO_5基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方法 | 第25-29页 |
2.1 LaSr_2AlO_5基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5-27页 |
2.1.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1.2 样品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 LaSr_2AlO_5基稀土发光材料的性能表征方法 | 第27-29页 |
2.2.1 物相组成与晶体结构分析 | 第27页 |
2.2.2 微观形貌分析 | 第27页 |
2.2.3 光吸收特性分析 | 第27页 |
2.2.4 光致发光光谱分析 | 第27页 |
2.2.5 荧光寿命分析 | 第27页 |
2.2.6 拉曼散射光谱分析 | 第27-28页 |
2.2.7 色坐标、色温和显色指数 | 第28-29页 |
第三章 LaSr_2AlO_5:Eu~(3+)红色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光谱特性 | 第29-43页 |
3.1 LaSr_2AlO_5:Eu~(3+)荧光粉的制备 | 第29页 |
3.2 LaSr_2AlO_5:Eu~(3+)的晶体结构 | 第29-30页 |
3.3 LaSr_2AlO_5:Eu~(3+)的微观形貌 | 第30-31页 |
3.4 LaSr_2AlO_5:Eu~(3+)的光谱特性 | 第31-33页 |
3.4.1 LaSr_2AlO_5:Eu~(3+)的反射光谱 | 第31页 |
3.4.2 LaSr_2AlO_5:Eu~(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31-33页 |
3.5 Eu~(3+)掺杂浓度对LaSr_2AlO_5: Eu~(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33-36页 |
3.5.1 Eu~(3+)掺杂浓度对LaSr_2AlO_5: Eu~(3+)激发和发射光谱的影响 | 第33-35页 |
3.5.2 Eu~(3+)掺杂浓度对LaSr_2AlO_5: Eu~(3+)色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3.6 LaSr_2AlO_5: Eu~(3+)中的能量传递及发光猝灭 | 第36-42页 |
3.6.1 Eu~(3+)的5D1能级发光猝灭机理 | 第38-40页 |
3.6.2 Eu~(3+)的5D0能级发光猝灭机理 | 第40-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还原气氛对LaSr_2AlO_5:Eu~(3+)/Eu~(2+)红色荧光粉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及光谱特性的影响 | 第43-54页 |
4.1 还原气氛下LaSr_2AlO_5:Eu~(3+)/Eu~(2+)荧光粉的制备 | 第43页 |
4.2 还原气氛下制备的LaSr_2AlO_5:Eu~(3+)/Eu~(2+)荧光粉的晶体结构 | 第43-44页 |
4.3 还原气氛下制备的LaSr_2AlO_5:Eu~(3+)/Eu~(2+)荧光粉的微观形貌 | 第44-45页 |
4.4 还原气氛下制备的LaSr_2AlO_5:Eu~(3+)/Eu~(2+)荧光粉的光谱特性 | 第45-47页 |
4.4.1 LaSr_2AlO_5:Eu~(3+)/Eu~(2+)的反射光谱 | 第45-46页 |
4.4.2 LaSr_2AlO_5:Eu~(3+)/Eu~(2+)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 第46-47页 |
4.5 Eu离子在LaSr_2AlO_5中的还原行为以及晶格占位 | 第47-51页 |
4.5.1 不同温度下Eu~(2+)离子在LaSr_2AlO_5中的发射光谱 | 第49-50页 |
4.5.2 Van Uitert理论计算 | 第50-51页 |
4.6 Eu离子掺杂浓度对Eu~(2+)在LaSr_2AlO_5中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基质晶体场环境对Eu~(2+)在LaSr_2AlO_5中发光行为的影响及光谱调控 | 第54-65页 |
5.1 晶体场理论及晶体场环境对稀土离子发光行为的影响 | 第54-56页 |
5.2 La1-xGdxSr_2AlO5:Eu~(2+)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 | 第56-59页 |
5.2.1 La/Gd比对晶体结构和物相的影响 | 第56-57页 |
5.2.2 La/Gd比对荧光光谱的调控 | 第57-59页 |
5.3 La Sr_2-yCayAlO_5:Eu~(2+)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 | 第59-61页 |
5.3.1 Sr/Ca比对晶体结构和物相的影响 | 第59页 |
5.3.2 Sr/Ca比对荧光光谱的调控 | 第59-61页 |
5.4 La Sr_2Al1-zBzO5:Eu~(2+)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 | 第61-63页 |
5.4.1 Al/B比对晶体结构和物相的影响 | 第61-62页 |
5.4.2 Al/B比对荧光光谱的调控 | 第62-63页 |
5.5 LaSr_2AlO_5:Eu~(2+)红色荧光粉在白光LED中的应用评价 | 第63-6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 第65-67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6.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66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