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第2章 银广夏重整僵局引发的预重整法律思考 | 第11-18页 |
2.1 银广夏重整案情摘要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1-13页 |
2.1.1 银广夏重整案情简介 | 第11-13页 |
2.1.2 银广夏重整案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13页 |
2.2 我国现行重整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局限 | 第13-16页 |
2.2.1 我国现行重整法律制度的几个特点 | 第14-15页 |
2.2.2 从银广夏重整僵局看我国现行破产重整法律制度的局限 | 第15-16页 |
2.3 问题的提出 | 第16-18页 |
第3章 预重整法律制度及其本质分析 | 第18-27页 |
3.1 预重整法律制度的一般架构 | 第18-21页 |
3.1.1 债务人提起预重整的前期工作 | 第18-19页 |
3.1.2 申请法院介入 | 第19-20页 |
3.1.3 重整计划失败后的处理工作 | 第20-21页 |
3.2 预重整法律制度的本质分析 | 第21-23页 |
3.2.1 契约自由在破产法上的体现 | 第21-22页 |
3.2.2 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 | 第22-23页 |
3.3 预重整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3.3.1 预重整法律制度的法经济学基础 | 第23-25页 |
3.3.2 预重整法律制度的法社会学基础 | 第25-27页 |
第4章 预重整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27-35页 |
4.1 美国对预重整法律制度的具体规定 | 第27-32页 |
4.1.1 预重整计划草案的制定 | 第27-28页 |
4.1.2 债务人企业进行信息披露 | 第28页 |
4.1.3 请求债权人对预重整计划草案进行表决 | 第28-30页 |
4.1.4 债务人向法院提起预重整申请 | 第30-31页 |
4.1.5 法院批准预重整计划 | 第31页 |
4.1.6 预重整计划的执行 | 第31-32页 |
4.1.7 预重整法律程序的终结 | 第32页 |
4.2 预重整法律制度的局限性 | 第32-35页 |
4.2.1 不能适用破产法对债务人企业的“自动保护” | 第33页 |
4.2.2 债务人无法行使“挑拣履行权” | 第33页 |
4.2.3 法院对预重整法律程序的审查更为严格 | 第33-35页 |
第5章 我国预重整法律制度的立法构想 | 第35-43页 |
5.1 预重整法律制度引入我国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5.1.1 我国公司重整存在的问题 | 第35-36页 |
5.1.2 我国公司对预重整法律制度的需求 | 第36页 |
5.2 预重整法律制度引入我国的可行性 | 第36-38页 |
5.2.1 我国引入预重整法律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 第36-37页 |
5.2.2 我国引入预重整法律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37-38页 |
5.3 我国构建预重整法律制度的路径选择 | 第38-41页 |
5.3.1 通过破产法上对预重整法律制度的肯定来引入这项法律制度 | 第39-40页 |
5.3.2 通过颁布司法解释构建预重整法律制度 | 第40-41页 |
5.4 我国预重整法律制度的构建 | 第41-43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