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3-1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4-20页 |
1.1 肺癌及其治疗现状 | 第14-17页 |
1.1.1 肺癌发生及分类 | 第14-15页 |
1.1.2 肺癌的治疗 | 第15-16页 |
1.1.3 靶向药物 | 第16-17页 |
1.2 双氢青蒿素概述 | 第17-18页 |
1.2.1 双氢青蒿素简介 | 第17页 |
1.2.2 双氢青蒿素抗肿瘤作用 | 第17-18页 |
1.3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与肿瘤发生 | 第18-20页 |
1.3.1 JAK2-STAT3信号通路 | 第18页 |
1.3.2 STAT3与肿瘤发生 | 第18-20页 |
第2章 课题立论依据、技术路线、研究意义 | 第20-24页 |
立论依据 | 第20-21页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第3章 双氢青蒿素协同增强ABT-263抗肿瘤作用 | 第24-40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24-28页 |
3.2.1 细胞来源与细胞培养 | 第24页 |
3.2.2 试剂与配置 | 第24-27页 |
3.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3.3.1 细胞凋亡测定 | 第28页 |
3.3.2 高内涵成像及细胞生长率测定 | 第28-29页 |
3.3.3 协同指数的测定 | 第29页 |
3.3.4 克隆形成实验 | 第29页 |
3.3.5 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水平 | 第29-31页 |
3.3.6 慢病毒包装 | 第31-32页 |
3.3.7 sh-ctrl、sh-Bax稳转细胞系的构建 | 第32页 |
3.3.8 数据分析 | 第32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2-38页 |
3.4.1 高内涵观察DHA、ABT或Comb处理下细胞生长情况 | 第32-33页 |
3.4.2 DHA、ABT双药处理的时间、剂量效应探究 | 第33-34页 |
3.4.3 DHA、ABT双药联合具有协同作用 | 第34-35页 |
3.4.4 双药联合显著抑制细胞生长 | 第35页 |
3.4.5 DHA、ABT双药联合在EGFR或Ras突变的NSCLC中显著引起凋亡 | 第35-36页 |
3.4.6 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双药联合上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 第36-37页 |
3.4.7 敲低Bax显著保护了双药引起的凋亡 | 第37-38页 |
3.5 小结与讨论 | 第38-40页 |
第4章 DHA协同增强ABT-263引起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探究 | 第40-48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材料 | 第40-41页 |
4.2.1 细胞来源与细胞培养 | 第40页 |
4.2.2 试剂与配制 | 第40-41页 |
4.2.3 主要仪器设备(同3.2.3) | 第41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4.3.1 A549细胞瞬时转染pCDNA3.1-survivin | 第41-42页 |
4.3.2 蛋白免疫印迹、流式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统计(同3.2) | 第42页 |
4.4 结果 | 第42-46页 |
4.4.1 蛋白免疫印迹检测Mcl-1在DHA处理后的表达水平 | 第42-43页 |
4.4.2 基因敲减Mcl-1后ABT、Comb处理后细胞死亡率上升 | 第43页 |
4.4.3 免疫印迹筛选抗凋亡和促凋亡蛋白成员及其表达变化 | 第43-44页 |
4.4.4 持续激活Survivin后细胞死亡率下降 | 第44-45页 |
4.4.5 敲低Bim后细胞死亡率下降 | 第45-46页 |
4.5 小结与讨论 | 第46-48页 |
第5章 STAT3功能缺失促进ABT-263引起细胞凋亡 | 第48-54页 |
5.1 引言 | 第48页 |
5.2 材料 | 第48-49页 |
5.2.1 细胞来源与细胞培养(同3.2.1) | 第48页 |
5.2.2 试剂与配制 | 第48-49页 |
5.2.3 主要仪器设备(同3.2.3) | 第49页 |
5.3 方法 | 第49-50页 |
5.3.1 蛋白质磷酸化激酶芯片 | 第49-50页 |
5.3.2 免疫印迹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同3.3.5) | 第50页 |
5.3.3 数据分析 | 第50页 |
5.4 结果 | 第50-52页 |
5.4.1 蛋白激酶芯片结果显示DHA显著抑制STAT3的活化磷酸化 | 第50-51页 |
5.4.2 DHA抑制p-STAT3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 | 第51-52页 |
5.4.3 其他相关蛋白激酶在双药联合中的作用 | 第52页 |
5.5 小结与讨论 | 第52-54页 |
第6章 DHA通过抑制JAK2/STAT3下调Mcl-1、Survivin的表达增强ABT-263诱导的细胞凋亡 | 第54-70页 |
6.1 引言 | 第54页 |
6.2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54-56页 |
6.2.1 细胞来源及细胞培养(同3.2.1) | 第54页 |
6.2.2 实验试剂及配置 | 第54-55页 |
6.2.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5-56页 |
6.3 实验方法 | 第56-62页 |
6.3.1 免疫印迹实验方法(同3.3.5) | 第56页 |
6.3.2 慢病毒包装实验方法(同3.2.6) | 第56页 |
6.3.3 克隆形成实验方法(同3.3.4) | 第56页 |
6.3.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STAT3转录活性 | 第56页 |
6.3.5 实时定量PCR实验方法 | 第56-59页 |
6.3.6 pGreen-STAT3质粒构建 | 第59-62页 |
6.4 实验结果 | 第62-68页 |
6.4.1 STAT3功能缺失后显著增强ABT-263的细胞毒性 | 第62-63页 |
6.4.2 STAT3功能增益后保护了联合用药引起的细胞凋亡 | 第63-64页 |
6.4.3 敲低、过表达STAT3后克隆形成数变化 | 第64页 |
6.4.4 JAK2是STAT3的上游分子 | 第64-65页 |
6.4.5 Mcl-1、Survivin与STAT3变化呈正相关 | 第65-67页 |
6.4.6 DHA抑制STAT3的转录活性 | 第67页 |
6.4.7 DHA在转录水平抑制Mcl-1、Survivin的表达 | 第67-68页 |
6.5 小结与讨论 | 第68-70页 |
第7章 DHA、ABT-263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 第70-76页 |
7.1 引言 | 第70页 |
7.2 材料 | 第70-71页 |
7.2.1 细胞来源与裸鼠来源 | 第70页 |
7.2.2 试剂与配制 | 第70页 |
7.2.3 实验分组 | 第70-71页 |
7.3 方法 | 第71-72页 |
7.3.1 裸鼠肿瘤模型构建 | 第71页 |
7.3.2 裸鼠灌胃 | 第71页 |
7.3.3 免疫印迹 | 第71页 |
7.3.4 数据统计 | 第71-72页 |
7.4 结果 | 第72-74页 |
7.4.1 双药联合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生长 | 第72-73页 |
7.4.2 双药联合抑制肿瘤生长的分子机制探究 | 第73-74页 |
7.5 小节与讨论 | 第74-76页 |
第8章 总结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