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

陇东黄土高原土壤环境因子对石油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响应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4-26页
    1.1 油污土壤环境概述第14-16页
        1.1.1 油污土壤的特点第14页
        1.1.2 油污与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关系第14-15页
        1.1.3 油污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第15页
        1.1.4 油污与植物的关系第15-16页
        1.1.5 研究区域概况第16页
    1.2 油污土壤的生态修复技术第16-20页
        1.2.1 微生物修复第16-17页
        1.2.2 植物修复第17-19页
        1.2.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第19-20页
    1.3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第20-22页
        1.3.1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第20-21页
        1.3.2 磷脂脂肪酸分析技术(PLFA)第21页
        1.3.3 Biolog微平板法第21-22页
        1.3.4 高通量测序技术第22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3-26页
        1.5.1 研究内容第23-24页
        1.5.2 技术路线第24-26页
第二章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菌群构建第26-34页
    2.1 前言第26页
    2.2 实验材料第26-27页
        2.2.1 供试土壤第26页
        2.2.2 培养基第26-27页
    2.3 实验方法第27-29页
        2.3.1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第27页
        2.3.2 原油降解菌的鉴定第27-28页
        2.3.3 单个菌株降解率的测定第28-29页
        2.3.4 确定菌株最佳投加比例第29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29-34页
        2.4.1 生理生化鉴定第29-30页
        2.4.2 16S r RNA分子鉴定第30-33页
        2.4.3 单个菌株对石油降解结果第33页
        2.4.4 菌株最佳投加比例的正交试验研究第33-34页
第三章 石油污染对植物毒性效应的影响研究第34-44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34-36页
    3.3 实验方法第36页
    3.4 数据统计分析第36页
    3.5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6-44页
        3.5.1 不同油污浓度对非洲菊、紫花苜蓿株高及根长的影响第36-37页
        3.5.2 不同油污浓度对非洲菊、紫花苜蓿地上部鲜重及干重的影响第37-38页
        3.5.3 不同油污浓度对非洲菊、紫花苜蓿地下部干鲜重及根冠比的影响第38-40页
        3.5.4 不同油污浓度对非洲菊、紫花苜蓿丙二醛、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0-42页
        3.5.5 不同油污浓度对非洲菊、紫花苜蓿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42-44页
第四章 不同生物修复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变化第44-62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44页
    4.3 研究方法第44-45页
    4.4 数据统计分析第45页
    4.5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45-62页
        4.5.1 不同石油烃浓度影响下各处理间油污土壤酶活性变化第45-52页
        4.5.2 不同石油烃浓度影响下各处理间油污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第52-58页
        4.5.3 不同石油烃、不同处理方式影响下油污土壤石油烃降解率变化第58-62页
第五章 不同生物修复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环境因子与石油烃间的关系研究第62-86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62-63页
    5.3 实验方法第63-64页
        5.3.1 油污根际土壤总基因组DNA的提取第63页
        5.3.2 油污土壤微生物基因组16S PCR扩增第63-64页
        5.3.3 PCR扩增产物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第64页
    5.4 数据处理第64页
    5.5 结果分析及讨论第64-86页
        5.5.1 不同修复方式中各处理间油污土壤微生物群落指纹及其聚类图谱第64-66页
        5.5.2 不同修复方式中各处理间油污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第66-71页
        5.5.3 未受石油烃污染土壤(TPH=0 mg/kg)环境因子间关系分析研究第71-74页
        5.5.4 低浓度(TPH=10000 mg/kg)油污土壤环境因子对石油污染土壤联合生态修复响应第74-77页
        5.5.5 中度污染(TPH=30000 mg/kg)土壤环境因子对石油污染土壤联合生态修复响应第77-79页
        5.5.6 高浓度污染(TPH=50000 mg/kg)土壤环境因子对石油污染土壤联合生态修复响应第79-8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6-90页
参考文献第90-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滴滤法与光催化法联用对二甲苯降解的探究
下一篇:火法处理电炉烟尘脱氟氯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