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1 绪论 | 第7-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7-10页 |
| 1.1.1 国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7-8页 |
| 1.1.2 国内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8-10页 |
| 1.2 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1.2.1 论文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1.2.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1.3 方法和思路 | 第11-13页 |
| 1.3.1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1.3.2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1-13页 |
| 2 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 2.1 认知心理学理论 | 第13页 |
| 2.2 和逸性理论 | 第13-15页 |
| 3 条件假设 | 第15-19页 |
| 3.1 地域假设 | 第15-16页 |
| 3.2 用户人群假设 | 第16-17页 |
| 3.3 住宅空间环境假设 | 第17-19页 |
| 4 传统住宅照明调研 | 第19-37页 |
| 4.1 自然采光 | 第19-24页 |
| 4.1.1 采光方式 | 第19-22页 |
| 4.1.2 采光玻璃 | 第22-24页 |
| 4.2 人工照明 | 第24-35页 |
| 4.2.1 直接能源照明 | 第24-26页 |
| 4.2.2 间接能源照明 | 第26-29页 |
| 4.2.3 照明安装方式 | 第29-35页 |
| 4.3 西安市太阳能概况 | 第35-37页 |
| 5 设计调查及用户模型 | 第37-61页 |
| 5.1 调查准备 | 第37-43页 |
| 5.1.1 调查目的 | 第37页 |
| 5.1.2 调查方法 | 第37页 |
| 5.1.3 用户访谈 | 第37-39页 |
| 5.1.4 试问卷调查 | 第39-43页 |
| 5.2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43-48页 |
| 5.2.1 信度分析 | 第43-44页 |
| 5.2.2 效度分析 | 第44-48页 |
| 5.3 正式调查问卷 | 第48-52页 |
| 5.4 数理统计及分析 | 第52-58页 |
| 5.4.1 目标用户基本情况 | 第52-54页 |
| 5.4.2 目标用户用户价值观 | 第54-56页 |
| 5.4.3 目标用户住宅照明空间需求 | 第56-58页 |
| 5.5 用户模型 | 第58-61页 |
| 5.5.1 用户思维模型 | 第58-59页 |
| 5.5.2 用户任务模型 | 第59-61页 |
| 6 论证 | 第61-79页 |
| 6.1 整体结构规划 | 第61-62页 |
| 6.2 论证 | 第62-79页 |
| 7 结论 | 第79-81页 |
| 7.1 结论 | 第79页 |
| 7.2 创新点 | 第79-80页 |
| 7.3 不足及展望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 附录 | 第87-97页 |
| 附录一:《关于中国居民分群范式(China—ValS)的研究》中的14个人群分类 | 第87-89页 |
| 附录二:住宅照明系统与建筑和逸性调查问卷(试调查) | 第89-93页 |
| 附录三:住宅照明系统与建筑和逸性调查问卷(正式调查) | 第93-97页 |
| 附录四: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