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微信朋友圈与人际交往 | 第13-16页 |
2.1 人际交往 | 第13-14页 |
2.1.1 人际交往的概念 | 第13页 |
2.1.2 人际交往的媒介与方式 | 第13-14页 |
2.2 微信朋友圈与人际交往的关系 | 第14-16页 |
2.2.1 微信朋友圈的概念 | 第14-15页 |
2.2.2 微信朋友圈是人际交往的新方式 | 第15-16页 |
第三章 微信朋友圈对人际交往的正面影响 | 第16-27页 |
3.1 微信朋友圈使人际交往的广度得以扩大 | 第16-20页 |
3.1.1 人际交往的对象扩展至陌生人 | 第16-18页 |
3.1.2 人际交往的对象扩展至商家 | 第18-20页 |
3.2 微信朋友圈使人际交往的深度得以加强 | 第20-27页 |
3.2.1 微信朋友圈好友人际交往动力提升带来相对积极的交往 | 第20-25页 |
3.2.2 真实化的朋友圈使人际交往的深度得以加强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微信朋友圈对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及原因分析 | 第27-35页 |
4.1 微信朋友圈对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 第27-30页 |
4.1.1 微信朋友圈文字陷阱游戏传播对人际交往的压抑 | 第27-28页 |
4.1.2 陌生人际交往中个人信息的暴露使用户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 第28-29页 |
4.1.3 滋生为牟取暴利而盲目和欺诈性交往的土壤 | 第29-30页 |
4.2 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 | 第30-35页 |
4.2.1 朋友圈文字陷阱游戏内容本身的迷惑性适合在朋友圈中广泛传播 | 第30-31页 |
4.2.2 陌生人更容易于微信朋友圈中获取真实信息 | 第31-34页 |
4.2.3 监管层面的缺失滋长了交往营销的盲目性和欺诈性 | 第34-35页 |
第五章 针对负面影响的对策探讨 | 第35-42页 |
5.1 坚持做好自我约束 | 第35-36页 |
5.2 利用外力规范微信朋友圈的交往秩序 | 第36-42页 |
5.2.1 运用社会舆论对微信朋友圈进行监督 | 第36-37页 |
5.2.2 从技术层面引导用户安全、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 | 第37-39页 |
5.2.3 从政府宏观层面对朋友圈秩序进行监管 | 第39-40页 |
5.2.4 加快立法进度,运用法律保护用户权益 | 第40-42页 |
结语:内外兼修,微信朋友圈两难抉择中的平衡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