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0页 |
文献研究 | 第10-18页 |
1. 中医学对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认识 | 第10-13页 |
1.1 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病名源流 | 第10页 |
1.2 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1.3 中医对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治疗 | 第11-13页 |
2.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认识 | 第13-18页 |
2.1 正常吞咽的神经机制 | 第13页 |
2.2 正常吞咽的分期 | 第13页 |
2.3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发病机制 | 第13-15页 |
2.4 吞咽功能性仪器评估方法 | 第15-16页 |
2.5 现代医学对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的治疗 | 第16-18页 |
临床研究 | 第18-28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8-20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8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8-19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9-20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1.5 剔除标准 | 第20页 |
1.6 脱落标准 | 第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2.1 分组方法 | 第20-21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21-22页 |
2.3 疗效观察及疗效评定 | 第22-23页 |
3. 安全性评价 | 第23-24页 |
4. 统计学分析 | 第24页 |
5. 研究结果 | 第24-28页 |
5.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能力评分比较 | 第24-25页 |
5.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分比较 | 第25-26页 |
5.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分级评分比较 | 第26页 |
5.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第26-27页 |
5.5 两组治疗方法安全性分析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3页 |
1.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作用机制 | 第28-29页 |
1.1 恢复破损脑组织的功能 | 第28页 |
1.2 恢复吞咽反射的重新建立 | 第28页 |
1.3 恢复吞咽肌群的功能 | 第28-29页 |
2. “三区三线”学说 | 第29-31页 |
2.1 “三区”分布 | 第29-30页 |
2.2 “三线”划分 | 第30-31页 |
3. 腧穴选择 | 第31页 |
4. 透刺吞咽针法治疗吞咽困难的理论依据 | 第31-32页 |
5. 临床疗效分析 | 第32页 |
6. 本研究安全性评价 | 第32页 |
7. 不足与展望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附录 | 第39-42页 |
个人简介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