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概述 | 第10-13页 |
1.1.1 纤维素 | 第10页 |
1.1.2 纤维素酶组成 | 第10-11页 |
1.1.3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 | 第11-12页 |
1.1.4 纤维素酶来源 | 第12-13页 |
1.2 纤维素酶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1.2.1 纤维素酶生产方式 | 第13-14页 |
1.2.2 混菌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 第14页 |
1.2.3 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 | 第14-15页 |
1.2.4 纤维素酶的应用 | 第15-17页 |
1.3 本课题来源以及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3.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3.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三菌混合固态发酵产酶条件优化 | 第19-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9-21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2-33页 |
2.2.1 葡萄糖标准曲线 | 第22-23页 |
2.2.2 单菌、双菌与三菌混合发酵产酶情况对比 | 第23-26页 |
2.2.3 变温控制对混合菌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26-27页 |
2.2.4 混合菌接种比例对产酶的影响 | 第27页 |
2.2.5 絮凝酵母接入时间对混合菌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27-28页 |
2.2.6 料水比对混合菌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28-29页 |
2.2.7 稻草粉麸皮质量比对混菌发酵产酶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8 三菌混合固态发酵产酶条件优化 | 第30-3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纤维素酶浸提条件优化 | 第34-4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4-35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5-36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6-43页 |
3.2.1 单因素分析 | 第36-38页 |
3.2.2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纤维素酶提取的优化 | 第38-4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纤维素酶固态粉剂研制 | 第44-4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4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5-48页 |
4.2.1 中空纤维超滤浓缩 | 第45-46页 |
4.2.2 吸附干燥制剂 | 第46-4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纤维素酶酶学特性研究 | 第49-57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5.1.1 实验材料 | 第49-50页 |
5.1.2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5.2.1 纤维素酶酶解反应最适温度 | 第51页 |
5.2.2 pH 对纤维素酶酶解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5.2.3 葡萄糖对纤维素酶酶解反应的影响 | 第52-53页 |
5.2.4 纤维二糖对纤维素酶酶解反应的影响 | 第53-54页 |
5.2.5 木糖对纤维素酶酶解反应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6 甘油对纤维素酶酶解反应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