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观花树木类论文--牡丹论文

陕西野生牡丹资源调查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1 国内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第14-16页
        1.3.1 4 种分类方案第14-15页
        1.3.2 关于几个牡丹种的讨论第15页
        1.3.3 栽培品种群的分类第15-16页
    1.4 野生牡丹种的特征及分布第16-18页
    1.5 牡丹的应用价值第18-20页
        1.5.1 牡丹根的药用价值第18-19页
        1.5.2 牡丹籽的油用价值:第19页
        1.5.3 牡丹花的应用价值第19-20页
第二章 陕西省野生牡丹种质资源调查第20-30页
    2.1 调查区概况第20-21页
    2.2 研究方法第2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1-28页
        2.3.1 种类与分布第21-23页
        2.3.2 形态特征第23-27页
        2.3.3 群落特征第27页
        2.3.4 分布方式第27页
        2.3.5 资源现状第27-28页
    2.4 讨论第28-30页
第三章 杨山牡丹不同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第30-3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3.1.1 居群选择与样本采集第30-31页
        3.1.2 性状选取测定与统计分析第31-32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32-36页
        3.2.1 质量性状的变异第32-33页
        3.2.2 数量性状的变异第33-35页
        3.2.3 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关系第35-36页
    3.3 讨论第36-37页
        3.3.1 居群内及居群间表型性状的变异第36页
        3.3.2 表型变异与地理因子的关系第36页
        3.3.3 保护与利用策略第36-37页
第四章 紫斑牡丹野生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第37-4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7-38页
        4.1.1 居群选择与样本采集第37-38页
        4.1.2 性状选取测定与统计分析第38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38-41页
        4.2.1 质量性状的变异第38-39页
        4.2.2 数量性状的变异第39-41页
    4.3 讨论第41-43页
第五章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附表第47-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酵苹果渣生产活性蛋白饲料研究
下一篇:基于光温耦合的温室二氧化碳调控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