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设计、计算与制图论文--机械设计论文

机械对称破缺理论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插图清单第11-15页
1 绪论第15-29页
    1.1 课题提出第15-16页
    1.2 跨学科对称性的研究现状第16-21页
        1.2.1 生物中的对称性第16-19页
        1.2.2 建筑物中的对称性第19-21页
        1.2.3 材料中的对称性第21页
    1.3 机械对称破缺的研究现状第21-26页
        1.3.1 应用研究第21-25页
        1.3.2 理论研究第25-26页
    1.4 课题研究内容第26-27页
        1.4.1 存在问题和不足第26-27页
        1.4.2 研究重点第27页
    1.5 论文架构第27-29页
2 机械结构对称破缺的概念体系第29-47页
    2.1 机械结构对称破缺的概念第29-31页
        2.1.1 结构对称破缺的定义第29-30页
        2.1.2 结构对称破缺的基准和组元第30页
        2.1.3 结构对称破缺的判断第30页
        2.1.4 结构对称破缺的分类第30-31页
    2.2 机械结构单对称破缺的模式第31-38页
        2.2.1 零件单对称破缺模式第32-35页
        2.2.2 部件单对称破缺模式第35-38页
    2.3 机械结构对称破缺度的探讨第38-46页
        2.3.1 组元定位参数变异结构对称破缺度的计算第39-43页
        2.3.2 组元形状/尺寸参数变异结构对称破缺度的计算第43-44页
        2.3.3 组元形位参数变异结构对称破缺度的计算第44页
        2.3.4 结构对称破缺度计算实例第44-46页
    2.4 小结第46-47页
3 机械广义需求和作用原理时空对称破缺的概念体系第47-61页
    3.1 机械广义需求时空对称破缺的概念体系第48-51页
        3.1.1 功能需求时空对称破缺的概念第48-49页
        3.1.2 性能需求时空对称破缺的概念第49-50页
        3.1.3 约束需求时空对称破缺的概念第50-51页
    3.2 作用原理时空对称破缺的概念体系第51-56页
        3.2.1 作用原理空间对称破缺的概念第52-55页
        3.2.2 作用原理时间对称破缺的概念第55-56页
    3.3 广义需求、作用原理和结构空间对称破缺的相关性第56-60页
        3.3.1 作用原理空间对称破缺与结构空间对称破缺之间的相关性第56-57页
        3.3.2 作用原理空间对称破缺与广义需求空间对称破缺之间的相关性第57-59页
        3.3.3 结构空间对称破缺与广义需求空间对称破缺之间的相关性第59-60页
    3.4 小结第60-61页
4 对称破缺应用于机械设计的部分规律性知识第61-81页
    4.1 用对称破缺实现产品功能需求第61-62页
    4.2 用对称破缺实现产品性能需求第62-74页
        4.2.1 降低系统输出波动性第62-64页
        4.2.2 减轻系统内部碰撞和冲击第64-66页
        4.2.3 降低系统噪声第66-69页
        4.2.4 延长零件使用寿命第69-74页
    4.3 用对称破缺满足产品约束需求第74-80页
        4.3.1 满足可装配性约束第74-79页
        4.3.2 满足外形尺寸或体积约束第79页
        4.3.3 满足无干涉约束第79-80页
    4.4 小结第80-81页
5 机械对称破缺知识挖掘和应用平台第81-94页
    5.1 机械对称破缺知识挖掘进程第82页
    5.2 机械对称破缺知识库的建立第82-87页
        5.2.1 对称破缺实例知识库的建立第82-84页
        5.2.2 对称破缺基础知识库的建立第84-86页
        5.2.3 对称破缺关联知识库的建立第86-87页
    5.3 机械对称破缺的应用方法和进程第87-90页
        5.3.1 从设计需求出发的设计方法第87-88页
        5.3.2 从结构对称破缺出发的设计方法第88-90页
    5.4 应用实例第90-93页
    5.5 小结第93-94页
6 总结与展望第94-96页
    6.1 总结第94页
    6.2 展望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5页
作者简介第10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10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板壳结构动力学拓扑优化设计理论方法研究及二次开发
下一篇:门式起重机主梁力学分析及新型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