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剧的大众文化属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一、 研究缘由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四、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五、 研究理论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宫斗剧类型化叙事模式 | 第20-28页 |
一、 程式化的叙事特点 | 第20-22页 |
(一) “宫斗”叙述以权力为圆心 | 第20-21页 |
(二) “宫斗”叙述以爱情为半径 | 第21页 |
(三) “宫斗”叙述无限重复的圆形结构 | 第21-22页 |
二、 类型化的人物设置 | 第22-25页 |
(一) 结构稳定的“权力三角”角色设置 | 第22-23页 |
(二) 打破三角平衡的势能角色 | 第23-25页 |
三、 “逃离——回归”模式的不断上演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宫斗剧的多重主题 | 第28-34页 |
一、 宫斗剧的“伪”励志主题 | 第28-29页 |
二、 宫斗剧爱情与权力的双子主题 | 第29-31页 |
三、 宫斗剧的人性拷问 | 第31-34页 |
第三章 宫斗剧的多重话语机制 | 第34-48页 |
一、 建构或幻灭的乌托邦想象 | 第35-37页 |
(一) 金碧辉煌的乌托邦——建构复式想象 | 第35-36页 |
(二) 鬼魅幢幢的乌托邦——幻灭的想象 | 第36-37页 |
二、 含混的性别叙事 | 第37-42页 |
(一) 男权社会中女性悲剧的控诉 | 第38-40页 |
(二) 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规训 | 第40-42页 |
三、 被消费或颠覆的历史 | 第42-44页 |
四、 混乱的道德叙事 | 第44-48页 |
(一) “以恶制恶”与“以德报怨” | 第44-45页 |
(二) “快意恩仇”与“隐忍退让” | 第45-46页 |
(三) “争权夺利”与“无欲无求”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宫斗剧的大众文化属性 | 第48-60页 |
一、 宫斗剧中典型的大众文化属性 | 第49-55页 |
(一) 市场环境下的他律性 | 第49-51页 |
(二) 标准化和伪个性——宫斗剧的基本特征 | 第51-53页 |
(三) 从心神涣散到审美退化——宫斗剧的接受状态 | 第53-54页 |
(四) 简单的机械复制——宫斗剧的生产方式 | 第54-55页 |
二、 宫斗剧在大众文化视角下的辩证意义 | 第55-60页 |
(一) 宫斗剧作为大众情绪的“安全阀” | 第55-57页 |
(二) 宫斗剧大众文化主体性的体现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 第66-68页 |
后记 | 第68-7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