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联动机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公路环境保护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内公路环境保护现状 | 第13-17页 |
1.3 本文研究的范围和基本思路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我国公路环境保护的基本问题剖析 | 第20-30页 |
2.1 行政管理问题剖析 | 第20-24页 |
2.1.1 资金投入方面 | 第20-22页 |
2.1.2 管理职能方面 | 第22页 |
2.1.3 管理制度方面 | 第22-24页 |
2.2 环保法律问题剖析 | 第24-26页 |
2.2.1 公路环保法律发展历程 | 第25页 |
2.2.2 公路环保法律问题剖析 | 第25-26页 |
2.3 公众参与问题剖析 | 第26-29页 |
2.3.1 公众参与问题的特点 | 第27页 |
2.3.2 公众参与意义 | 第27-28页 |
2.3.3 公众参与的问题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公路环境保护应遵循的理论 | 第30-40页 |
3.1 公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0-35页 |
3.1.1 公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背景 | 第30-31页 |
3.1.2 公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 | 第31-32页 |
3.1.3 公路环境保护可持续理论特征和意义 | 第32-35页 |
3.2 公路环境保护市场化理论 | 第35-39页 |
3.2.1 公路环境保护市场化理念 | 第35页 |
3.2.2 公路环境保护市场化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3.2.3 公路环境保护市场化可行性分析 | 第36-38页 |
3.2.4 公路环境保护市场遵循原则 | 第38页 |
3.2.5 公路环境保护市场化实现途径 | 第38-39页 |
3.3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公路环境保护联动机制 | 第40-76页 |
4.1 联动机制原理 | 第40-42页 |
4.1.1 意义和目的 | 第40页 |
4.1.2 实现方法和工作机制 | 第40-42页 |
4.2 公路环境保护的体制保障 | 第42-48页 |
4.2.1 公路环境管制措施 | 第42-46页 |
4.2.2 公路环保法律方面的应对措施 | 第46-47页 |
4.2.3 公众参与环境资源保护措施 | 第47-48页 |
4.3 公路环境保护的技术保障 | 第48-70页 |
4.3.1 国家及地区公路规划网建设 | 第49-51页 |
4.3.2 立项阶段技术研究 | 第51页 |
4.3.3 勘察设计阶段技术研究 | 第51-55页 |
4.3.4 施工阶段技术研究 | 第55-61页 |
4.3.5 营运管理阶段技术管理研究 | 第61-66页 |
4.3.6 公路养护技术研究 | 第66-70页 |
4.4 工程实例 | 第70-75页 |
4.5 小结 | 第75-7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76页 |
5.2 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