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研究--以某市红十字会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24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7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4-17页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7-21页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结构框架和创新之处第21-24页
2 效能评估的理论、难点与问题第24-31页
    2.1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的理论第24-26页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4-26页
    2.2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的难点第26-28页
        2.2.1 评估本身固有的难点第26-27页
        2.2.2 非营利组织的特殊性第27-28页
    2.3 我国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的问题第28-31页
        2.3.1 效能评估性质与功能认识不足第28页
        2.3.2 效能评估主体和形式有待优化第28-29页
        2.3.3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不合理第29页
        2.3.4 评估结果缺乏反馈第29-31页
3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体系设计框架第31-41页
    3.1 效能评估体系设计框架说明第31页
    3.2 效能评估主体选择-第三方评估第31-32页
    3.3 效能评估的对象选择第32-33页
    3.4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的维度第33-36页
        3.4.1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的维度划分第33-34页
        3.4.2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维度说明第34-36页
    3.5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方法的选择第36-40页
        3.5.1 现有的效能评估方法第36-38页
        3.5.2 本文效能评估的方法第38-40页
    3.6 效能评估结果分析与反馈第40-41页
4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的指标设计第41-52页
    4.1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的指标要素第41-42页
    4.2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指标设计的原则第42页
    4.3 非营利组织效能指标体系设计的过程第42-51页
        4.3.1 非营利组织效能指标体系初选第43-45页
        4.3.2 非营利组织效能指标体系的隶属度分析第45-46页
        4.3.3 非营利组织效能指标的信度与效度检验第46-48页
        4.3.4 非营利组织效能指标体系确定第48-49页
        4.3.5 非营利组织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9-51页
    4.4 效能评估体系的适应性第51-52页
5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体系的运用--以某市红十字会为例第52-60页
    5.1 个案研究的选择第52-53页
        5.1.1 评估组织情况第52页
        5.1.2 评估组织选择缘由第52-53页
    5.2 层次分析法确定红十字会效能指标权重第53-55页
    5.3 某市红十字会效能的模糊灰色评估第55-60页
        5.3.1 非营利组织效能评估指标评价第55-56页
        5.3.2 某市红十字会效能的模糊评价计算第56-57页
        5.3.3 某市红十字会效能模糊评价的结果第57-58页
        5.3.4 相应的对比与分析第58-59页
        5.3.5 个案研究的基本结论第59-60页
6 结语第60-63页
    6.1 本文研究的几个结论第60-61页
    6.2 效能评估研究的不足第61页
    6.3 研究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66-67页
附录第67-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方政府决策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下一篇:实现中国梦视域下的反腐倡廉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