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袁枚《子不语》中鬼小说的创作特色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6-11页 |
第一节 袁枚与《子不语》 | 第6-7页 |
第二节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 第7-9页 |
第三节 本文的研究框架与思路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经历影响创作,内容彰显特色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子不语》鬼故事的取材渊源 | 第11-13页 |
1、亲朋好友所述 | 第11-12页 |
2、邸抄、公文摄取或采撷他人著述 | 第12页 |
3、演绎历史逸事或民间传说 | 第12页 |
4、道听途说记见闻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特殊的为文方式——说官话鬼 | 第13-20页 |
1、出仕从政十余载,断案之能父老传 | 第14-15页 |
2、为官十年吏才显,见闻感受小说传 | 第15-20页 |
第二章 诗才融于小说,凸显小说风格 | 第20-30页 |
第一节 袁枚“诗才论” | 第20-21页 |
第二节 诗才对《子不语》鬼小说创作的影响 | 第21-30页 |
1、平中见奇,淡而见巧 | 第21-26页 |
2、诙谐幽默,趣意盎然 | 第26-30页 |
第三章 《子不语》鬼小说的特殊地位与价值意义 | 第30-43页 |
第一节 研究袁枚及其思想等的重要资料及佐证 | 第30-36页 |
1、对鬼的态度 | 第30-33页 |
2、对女性的态度 | 第33-36页 |
第二节 对魏晋以来志怪小说写鬼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 第36-43页 |
1、向小说创作传统原则的回归——实录 | 第37-38页 |
2、追步晋宋之下而独树一帜——肯定小说的虚构 | 第38-39页 |
3、鬼形象的“人化”演变——宛若平人 | 第39-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9页 |